正文 淺析高校武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2 / 2)

二、武術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

武術教學內容不是不要套路,而是要淡化套路教學,教學內容要短小精練、簡單易學,強調動作方法以及動作的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套路。

2、權威性、指導性教材與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相結合

國家製訂出統一的指導性教材,各地在這一基礎上根據本地的特色編製出本地的教材,如廣東、福建可以編寫南拳,山東可以編寫螳螂拳,河南以少林拳為主,西北以翻子、劈掛為主等等。各學校還應根據師資和學校的情況編製校本教材,使統一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有機結合,才會生動活潑。

3、汲取傳統武術營養

編寫教材內容應多吸取傳統武術中的精華,尤其是一些比較知名的老拳師對某些招法、手法、腿法的獨特見解,可以創造性地加以吸收,用以豐富武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4、遵循“一看就喜歡,一學就上手”的原則

在武術教學內容創編當中,要想辦法讓青少年感興趣,讓他們“一看就喜歡”,吸引他們主動來學,同時武術教學的入門門檻不要太高,讓他們“一學就上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

5、借鑒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經驗

韓國跆拳道、日本空手道在各自國家乃至世界上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尤其是他們的服裝、禮儀、道德教育方麵的高度規範性,使青少年學習後都比較懂禮貌、守規矩,深受家長歡迎。我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學校教學條件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對武術的服裝很好的設計一下,不要在低層麵上徘徊,要正規化、有檔次,以利於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總之,武術教育要高屋建瓴,麵向大眾。武術不僅僅是身體素質的鍛煉手段,而且要成為培養教育人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武術這一教育資源,配合學校的多種形式,全麵培養青少年、塑造青少年;同時也要開發好武術這一文化資源,通過武術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尤其是在當代,麵對物欲橫流、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不良思想,作為傳統文化精髓的武術能否為國家、民族的興衰發揮作用,能否屹立於世界文化藝術之林,更好地為全人類的健康與進步服務,是我們應努力進取的。

參考文獻:

[1]李震.浙江省普通高校武術課程結構設置現狀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02)

[2]常兆立.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內容構建的思路與設想[J].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9,(02)

[3]董建軍,袁紹榮.江西省高等院校體育院係武術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0,(11)

[4]駱春燕.論體育教育專業技術課程的價值取向——以武術課程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5)

[5]林德明.福建省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02)

[6]林德明.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