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及發展方向(3 / 3)

(一)選擇有利的客觀經營環境

發展國家政策支持的、地方政府鼓勵的、有利於戰略調整的、具有地域特征的中小企業。這樣,在外部環境上就占有了有利位置,具備了相當的發展空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了先機。應該充分考慮地方的資源狀況、人力成本、市場分布等地域特點,能夠帶動或者是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需要,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

(二)以大型企業為依托,發展配套型中小企業,這時國際經濟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外的產業大都呈現集中性的態勢,朝著大型、特大型的企業發展,配套型中小企業的前景光明。中小企業單打獨鬥將會逐漸成為曆史,也很難在市場競爭中分得一杯羹,大樹底下好乘涼,和“土豪”交朋友,和大企業、知名企業同生死共患難,共享繁榮,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型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模式,代表著未來趨勢

縱觀國內外企業發展史,無不透露著科技進步的影子,沒有技術含量的企業和產品總會被新的、前沿的、顛覆性的業態所替代。中小企業做大做強隻有依靠科技進步才能逐步發展和壯大。科技型企業是中小企業發展較為成功的企業,它在推動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需要大批的技術人員的加入,需要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四)眼光對外,開拓市場

發展外向型中小企業一直是我國改革的重點,雖然金融危機以來出口受到一定的衝擊,但是發展勢頭並沒有倒退,而是在積極地進行戰略調整,準備新一輪的攻擊。發展外向型的中小企業,不僅僅是為自己的產品找到市場,換取更多的外彙,而是可以把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吸收進來,把先進的設備引進過來,把先進的管理手段借鑒過來,可謂一舉多得。

(五)另辟蹊徑,生存之道

中小企業中的小微企業,由於資金有限、設備落後、人員素質不高往往麵臨著生存問題,而社區服務為他們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社區建設方興未艾,受到政府政策上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密集型的產業結構可以安置一批剩餘勞動力,滿足了政府導向和社會問題的破解,上下都會舉雙手歡迎,更容易站穩腳跟積攢後勁放眼未來。隻要具備了好的、現實的、貼近居民的項目,在社區發展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

綜述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與發展方向需要從多方麵綜合考量,有效地提高和調整其中各個要素的水平,形成企業整體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去迎接中小企業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章長生,周永生。趙德森.基於SWOT分析模型的中小企業發展戰略[J].中國集體經濟(下半月),2007(6)

[2]宋茂華.論我國中小企業戰略選擇—基於SWOT範式的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7(5)

作者簡介:

鄭宏(1982—),男,漢族,福建平和人,工程碩士,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