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科學的國有資產管理體係
首先,加強法製宣傳、加大對職務犯罪的打擊力度。國有企業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和法製教育,促使國企資產管理人員進一步樹立良好的法製意識,嚴格自律,增強抵製犯罪的能力。檢察機關、國企雙方要堅持“打擊”和“預防”兩手抓的根本原則,及時發現和查辦犯罪,起到懲處與警示的作用。
其次,建立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完善管理製度。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由財會、審計、監察、管理部門負責人和單位法人代表組成,單位一把手負總責。形成一個由決策者、監督者、經營管理者共同組成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構架。同時,健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製度,嚴格按照申請報批等有關製度和程序辦事,明確財務崗位獎懲標準,真正落實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
再次,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考核目標責任製。製定考核辦法,明確考核項目和指標,規範考評內容。通過考評考核,增強資產管理水平。
(四)加強經濟布局調整和產權轉換
經濟布局的改善,有利於提高國有企業創新能力,使資源分配更加合理,提高資本經營效率。具體的措施:
第一,集中企業資源。國有企業與私企建立基於產業鏈的協作體係,創新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形式。鼓勵國企私企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分包經營、聯合技術攻關、聯合投資及聯合海外並購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雙方在不同層次上的相互補充。健全促進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政策激勵體係,完善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法律法規。
第二,加大技術投入。企業技術改造是一項艱巨的係統性工程。因此,國有企業要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渠道單一和技改資金短缺的問題。政府要加大對技術改造的扶持力度,運用廣泛的融資渠道,解決製約企業技改的資金瓶頸問題。
另外,國家管理層對國有資本運營應實行立法機關和政府分工負責的管理模式,加強產權轉換。立法機關負責國有資本法律的製定和監督執行,政府依法進行行政管理,定期向立法機關報告資本運營管理情況,接受監督。政府內部按照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所有者管理職能分開的原則設兩類機構:社會經濟管理職能的機構向全社會各類經濟成分實施宏觀管理職能;國有資本管理職能的機構專門負責對國有資本的管理,承擔保值增值的責任。
(五)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製度
完善的社會基本保障製度,才能推動國有企業資本經營更深入、更廣泛的開展,具體措施有:
第一,調整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實踐證明,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模式要予以堅持。目前的突出問題是養老金缺口較大。因此,規範基本養老金計發項目和待遇標準,加大省級調劑基金的力度;堅持不懈地擴大覆蓋麵,加強基金征繳,努力擴大資金積累規模。以外,完善養老保險製度,探索解決個人賬戶資金籌集、分賬管理問題,啟動個人賬戶方案。
第二,推進醫療保險製度改革。國務院作出了醫療保險製度、醫藥衛生體製和藥品流通體製三改並舉、同步推進的決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及相關配套政策改革進程較慢,覆蓋麵不廣。因此擴大新製度的覆蓋範圍,督促尚未開始實施的地區盡快啟動。妥善處理好特殊人群的醫療保障;從實際出發,探索解決超過規定標準以上的醫療費用問題,形成一個滿足不同人員需要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係。
第三,完善國企下崗職工失業保險。首先,完善下崗職工解除勞動關係的政策措施,妥善解決好他們的經濟補償金及債務清償問題;其次,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加強基金征繳,采取各種措施籌集資金,增強失業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保證失業人員按規定領到失業保險金。在下崗職工數量大而失業保險的覆蓋麵小、保障水平低的情況下,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要求,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製度措施和失業保險並軌,這是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的重要內容。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製度向失業保險製度的平穩過渡。
參考文獻:
[1]樊敏.關於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的一點思考[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1,78(3):156-159
[2]卓敏.資本經營若幹理論分析[J].經濟問題,2002,36(9):6-8
作者簡介:
潘玉煥(1982.04—),河南舞陽人,西安工程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