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把握好積極經濟與消極經濟管理的關係
積極經濟管理最終目標是實現政府偏好最大化,要想實現這一管理目標,政府要使用自身應有的權利,調動起各項社會職能。基於平等的身份進入市場活動中,提供一些產品活動消費某種產品,使得經濟主體結構發生改變。另外,政府進入市場之後,這個獨特行為也向社會發出一種新信息,這個信息表明了政府的偏好,從而向私人經濟展現出未來一段發展時間的偏好。一些私人經濟見到政府的偏好之後,會沿著政府指引的方向進行經濟活動。這些管理方式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影響作用,尤其是對經濟發展途徑的影響。
消極經濟和積極經濟影響不同,消極經濟會在經濟活動中產生一定的經濟影響效果,從某種意義上看,經營任何經濟活動或者經濟形式,如果是基於消極經濟開展,將或多或少出現一些消極負麵影響。消極經濟想要達到的目的是最優化資源配置狀態,但是這個狀態可能是我們看到一種比較不理想的狀態。麵對這一狀態隱藏的問題,應經明確對該狀態應該選擇的有效應對措施。當然,政府在運用各種職能時,要明確消極經濟管理就是為了使現實經濟在特定財產權和人身權權利體係基礎上逼近古典經濟理論模型的假設。
由此可見,消極經濟使得經濟實現方式更加合理,資源配置水平更高。但是它衍生出的現象不是政府偏好現象,因此也不是理想現象。因此,需要基於積極經濟基礎上,才能逐漸實現理想化發展。政府有著巨大的權利,想要保障市場經濟穩健發展,需要政府發揮出平等經濟權限,才能實現優化調節,在公共利益形式上,對資源進行優化管理。從而保障經濟建設和發展水平。經濟管理中,需要將消極管理作為核心內容,使得把握管理手段,不能全方位突出平等實施管理。在把握平等原則上,逐漸將經濟發展白有有序性體現出來,才能發揮經濟整體效益。消極經濟同積極經濟管理內容一致,主要包含監督、協調引導以及決策管控和計劃等核心要素。它體現出經濟發展相對性。同時,兩者管控手段均涉及到經濟調節、法律管理與行政管控調節等。雖然消極經濟管理體現了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因此需要完善把握,方能真正提升經濟管理核心水平,實現可持續的全麵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亞平.基於質量評價的區域經濟管理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9)
[2]祁永忠,欒福茂.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係[J].生產力研究.2012(09)
[3]楊曉冬.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J].華章,2012,(9)
作者簡介:
胡國平(1983—),男,江西贛州人,漢族,天津濱海星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綜合計劃部部長助理,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