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係探討(1 / 2)

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係探討

經濟研究

作者:胡國平

【摘要】經濟管理是現代政府的一項重要的管理職能,不同的國家在對其國內經濟進行管理過程中都要進行必要的宏觀經濟調控,以確保經濟能夠按照其預期的方向正常穩定的發展。按照經濟管理不同的成因、目的和調控手段,可以將其分為積極經濟管理和消極經濟管理兩種模式,本文簡要的介紹了這兩種經濟管理模式的內涵及成因,並討論和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積極經濟管理;消極經濟管理;關係

經濟管理是現代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通過分析政府實施經濟管理的成因、目的及手段可以更好的為國家進行宏觀經濟管理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更好的促進經濟保持正常穩定的發展,根據不同的成因、目的和調控手段,政府經濟管理可以分為積極經濟管理和消極經濟管理兩種方式,因此,對其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消極經濟管理的成因及調控手段

古典經濟理論提出了市場經濟假設、價格彈性假設等諸多假設,隻要現實經濟與古典經濟假設的情況一致,那麼市場經濟就可以在一定的財產權和人身權等權利體係基礎上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然而現實市場經濟在運行過程中與古典經濟理論模型之間必然會出現各種差異,因而導致了壟斷、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等市場缺陷的出現,政府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職能部門,為了盡量使得現實經濟能夠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最佳狀態,不得不使用各種調控手段和措施使得現實經濟能夠盡量的逼近古典經濟模型的發展狀態,這就是消極經濟管理的成因。

消極經濟管理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和糾正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等多種缺陷,使現實經濟能夠盡量的逼近古典經濟模型,從而能夠達到社會資源配置最大化的狀態。

消極經濟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通過設立一係列的法律、行政法規,建立一個公平、開放、合理的市場經濟環境,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財產的合法權利,例如及時快速的發布各種精準的市場谘詢,避免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對稱性,維護勞動者的權利;打擊杜絕各種經濟封鎖行為,實行良好的補貼管理政策;對公共物品進行合理分配,避免壟斷競爭影響市場良好運行;實施一定層麵的經濟計劃體製,預防有限資源的浪費;對於跨國企業不斷進駐我國市場的局麵,應快速的創建並不斷的壯大國有企業、自主企業,同其進行對抗,同時應把握好度,預防失衡現象等等。

二、積極經濟管理的成因及調控手段

古典經濟理論的理想狀態是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達到一個最優的配置狀態,然而現實實際國家對於經濟調控的目標往往不僅僅追求於資源的最優配置,還要考慮經濟的安全性、社會的穩定性、環境保護、國家利益等等多重目標,因此,即使通過消極經濟管理,現實經濟達到了資源配置的最優狀態,政府仍然要采取一係列的調控措施來使經濟運行達到政府調控的理想狀態。

積極經濟管理是一種向正向發展的管理手段,是政府運用經濟、法律和政治手段改變財產權和人身權等權利體係,改變經濟模型的參數,誘導經濟向政府偏好的方向發展,從而使現實經濟實現政府偏好的最大化。

基於政府偏好影響,倘若單純進行消極的宏觀調控管理,則無法全麵促進偏好的優質化、最大化。因此,應引入積極經濟管控,通過參數的有效調節,優化經濟發展建設途徑。實踐工作中,政府需采用合理的金融政策方式,通過平等經濟進行市場供需的良性影響,進而優化市場結構體係,調節市場價格,實現經濟發展速率以及利潤效益的平衡優化。同時,政府投身到市場,便會顯現出偏好信息,可對私人經濟實踐活動形成誘導,令其貼近政府偏好進行發展建設。為確保安全可靠,政府應發揮主權作用,做好自主經濟保護,並形成對外資以及國外競爭的抑製,為國內資本輸出贏得有利地位,實現良好的資源保護,推進教育以及現代科技的全麵發展。為符合經濟人權標準,可應用有效的法律手段,通過行政管控,實施優化設計評估,對經濟的實踐發展形成正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