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另外,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二、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分析
(一)機構預測情況
機構對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預測情況,32家主要預測機構,9家預測2014年布倫特全年均價將在108以上,占總數的28.13%,預測WTI原油2014年全年均價在98以上的為14家,占總數的43.75%。
(二)影響2014年油價的主要因素
1.世界經濟較快複蘇,石油需求繼續增長
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步伐將加快,經濟增長率將比2013年高。發達國家石油需求將繼續保持下滑趨勢,預計2014年經合組織國家石油需求將比2013年下降20萬桶/日。其中,經合組織美洲石油需求增長10萬桶/日,歐洲地區國家石油需求下降5萬桶/日,亞太地區國家需求下降25萬桶/日。考慮到中國新一輪改革將支撐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長,中東國家國內石油需求增長較快,俄羅斯、巴西等其他國家石油需求也將較快增長,非經合組織國家石油需求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預計2014年非經合組織國家石油需求將比2013年增加150萬桶/日。其中亞太地區增幅最大,增長70萬桶/日;其次是中東和拉美,分別增長20萬桶/日和20萬桶/日;其他地區合計增長40萬桶/日。綜合考慮以上多方麵因素,2014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長130萬桶/日左右,高於2013年的增量。
2.世界石油供應充裕,剩餘產能大幅提高,抑製油價上漲
非歐佩克供應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14年非歐佩克國家產量增幅為120~180萬桶/日,高於2013年的130萬桶/日的增幅,增長主要來源於北美致密油、加拿大油砂油、巴西深海石油。其中,美國原油產量將增長90萬桶/日,加拿大和巴西原油產量將分別增長15萬桶/日和20萬桶/日。此外,俄羅斯和哥倫比亞原油產量將分別增長15萬桶/日和10萬桶/日。
總體來看,預計2014年非歐佩克石油產量的增長將連續第二年超過石油需求增長,在歐佩克產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預計2014年世界石油供應足以滿足石油需求,還將富餘100萬桶/日。在供應富裕的情況下,預計歐佩克剩餘產能將從2013年的220萬桶/日升至340萬桶/日,增加120萬桶/日,市場應對供應中斷的能力將顯著增強。
3.貨幣政策改變使油價承壓
隨著美國經濟加速複蘇,就業狀況明顯好轉,美國產業競爭力已基本形成,美聯儲對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顧慮逐漸降低,美聯儲已從2013年年底開始放慢購買資產的舉措,到2014年年底或2015年徹底停止資產購買。隨著QE退出程序的逐步逼近和施行,美國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將從兩方麵打壓國際油價:一是將導致美元升值,使國際油價承壓;二是將降低市場資金規模,導致石油期貨市場的資金重新流入美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打壓油價。
4.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製約油價上漲
2014年經濟政治改革仍將繼續,主要以調結構,降能耗和促民生為主。2014年GDP增長預期目標定在7.5%左右,CPI漲幅控製在3.5%左右等目標,低於市場預期7.7%的水平調結構、促改革仍將是主基調,政府不會持續刺激投資增長,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製約貨幣政策放鬆空間。
5.地緣政治仍將對油價形成支撐
伊核談判達成過渡性協議短期內對油價形成利空,但長期看伊核問題仍是擾動石油市場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從短期看,伊核談判達成過渡性協議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暫時緩解了人們對伊核問題可能惡化的擔憂,短期油價將承壓。但協議並沒有解除對伊朗石油出口貿易的製裁,伊朗受製裁以來中斷的160萬桶/日的原油供應仍將無法重返市場,因此,協議的達成並沒有改變現有國際石油市場的基本麵狀況。隨著人們對伊核問題改善預期的降溫,其對油價的影響將弱化。從長期看,為期6個月的過渡性結束後,如果伊朗並沒有按規定履行協議的相關要求,美國將會加大對伊朗的製裁力度,伊朗目前100萬桶/日的石油產量將麵臨進一步下降的威脅,將對國際油價形成支撐。但如果伊朗按規定履行了協議相關要求,雖然表麵上看伊朗和西方的關係有所緩和,但伊朗發展核武器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雙方關係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其關係的不斷反複將擾動國際油價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