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黑石場口(1 / 2)

離開李老爺子後的幾天中,我們就幽閑的在酒店裏住著。住酒店的日子很乏味。有一天早餐後,陳老爺子說:“今天我帶你去賭石場玩玩吧!”。我知道緬甸人好賭。以賭錢為主的賭場很多;而以賭石頭娛樂為主的場所也不少。大到今天陳老爺子領我們去的賭石場,小到街邊的賭石遊戲小攤販。出了酒店,我們打了一輛出租車。大約在半個小時以後,我們來到了密支那郊外的一個小鎮。我們沿著一道高牆一直來到這所大院的大門口。門的一側有一個大牌子,上書緬、中、英三國文字。中文寫的是密支那賭石遊樂場。旁邊的小亭子內免費發送遊樂場導遊手冊。瑪丹給我拿了一本中文版的。導遊手冊很精致,我翻開第一頁看了看。這是介紹如何取得入場卷的內容。原來要想取得入場卷必須通過一個識別賭石場口的考試。隻有通過了這個考試,才能真正的進入遊樂場。我記得賭石行當有一句諺語說:“不識場口,不玩賭石”。看來這個遊樂場也不是任誰都能進的。參加識別場口考試而獲取入場卷是免費的,能不能得到入場卷就靠本事了。我還想翻看下一頁,結果根本就翻不開。陳老爺子笑著說:“下一頁被鎖上了。要想看下一頁,必須通過第一關考試。”陳老爺子說:“我們就不進去了,你自己進去玩吧!”

我告別了陳老爺子兩人,拿著導遊手冊就進了大門。進門後,有國語導遊小姐給介紹了一個去向----緬甸翡翠場口展館。進入展館後就發現有一塊巨大的翡翠原石映入眼簾。巨石上已經開了幾個小窗口。在強光束的照射下,碧綠的翡翠映的人眼暈。據介紹此巨石重11.3噸,來自木那場口,白鹽沙皮殼。在導遊的引領下我們依次進入了老場區、達馬坎場區、南奇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和新場區的展館。在每個場區的展館裏,我詳細的看了各個分場口的名稱和相應的原石標本。當然我對原石還是有些印象的,因為我在王玉老兄那裏見過一次。參觀過後,我們在導遊的引領下來到了考試區。導遊對我們說:“如果有把握就可以進去試一試了。十塊石頭,選對了六塊就算通過。如果沒有通過,還可以回到場口展館再次學習一遍,然後再試。當然實在通不過也可以選擇放棄而退出遊樂場,不過不能通過正門,隻能從側門出去。當然,從側門出去的人自然就有點沒麵子了。”我選擇進去試一試,導遊伸出兩指,祝我取得成功。

我推開門走了進去。裏麵等候考試的已經有幾個人了,我領了一個號就依次坐在長沙發上。我前麵的人是一個沮喪的印度人。我和他用英語打了招呼。據此人講,他已經連考了三次了。這次是第四次。如果再不通過就準備放棄。考試的房間有六個。很快我們就被叫了進去。我邊走邊默默地祈禱,希望我們都能夠通過。考試很簡單,就是把我前麵一個盒子裏的十塊翡翠原石分別放入帶有場口標簽的十個小盒子裏。我不知道別的房間裏的原石是什麼樣子的,我隻看到我麵前盒子裏的原石差不多都是一個樣子----巴掌或拳頭大小,黑乎乎的。這下我就有點懵頭了。我知道這些黑石頭大都是在翡翠礦的第三層以下才有的。由於受到綠泥的侵染,翡翠原石的外部形態大都是黑乎乎的很難分辨。據說幾乎所有的場口都出產這種黑石頭。當然這些黑石頭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有沒有砂皮、裂口、蠟殼、皮殼厚薄、黑色的程度等。我選擇先放下這些石頭,先看一看都有哪些場口的毛料。我依次觀看十個小盒子上的名簽:帕敢、木那、摩西沙、老後江、麻蒙、南奇、莫罕、莫彎基、格應角、老後江。我依稀記得以上各場口黑色賭石的特點是:

1、老帕敢:色黑如炭如漆,有蠟殼,皮緊,如有鬆花蠓帶,色好水好。

2、木那:最典型的特征不是皮殼而是肉中的雪花。

3、摩西沙:摩西沙皮克的特點是皮殼薄,色少或淺淡,有刀砍文,沙粒刺手,肉多見玻璃種。

4、老後江:個頭小,皮殼薄,色灰黑帶黃,有小裂,色好,加工後更好。

5、麻蒙:皮色黑偏灰,有蠟殼,肉色偏藍,水斷,種差,常見黑絲,常見幹青。

6、南奇:皮薄,有蠟殼,色偏藍,有皮種好,無皮種嫩。

7、莫罕:色黑偏灰,有蠟殼,肉糯化底居多,綠色偏藍。

8、莫彎基:皮帶白斑,皮色偏灰,

9、格應角:皮色灰黑,底灰,色偏藍,多小裂。

10、

新後江:個頭較大,皮殼較厚,肉的水和底交差,加工後性能減低。

回憶過後,我再次觀看盒子中的十塊毛石。我發現:這些毛石不是有自然斷口就是有人工磨擦出的小窗口。我心中一喜,心裏想:這就容易多了。我首先要找出的是摩西沙場口的毛石,因為它的刀砍文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再細看斷口處有淺綠色,水很好。用手撫摸一下,又有刺手的感覺。於是,我便毫不猶豫地將這塊毛石丟進帶有摩西沙標牌的小盒子裏。第二個選擇是要找出最黑的石頭,因為這個最黑的毛石很可能就是老帕敢。很快我就在顏色的對比中,看到了一塊黑如煤炭的毛料。我拿出來仔細的觀看:皮薄,有黑蠟殼,皮緊,開小窗處可見豔綠色玉肉,種好。沒有黑線和白棉。於是我便將之放有入老帕敢場口標誌的小盒子裏。已經放入第二塊了,我下麵的打算是找出老後江賭石。我在大盒子裏選出了最小的毛石,大約有300克左右。該毛石皮薄,色偏灰,帶有黃綠色斑點,磨過的小窗口顯示為冰種,色綠,有少許偏黃,很耐看。細看還有幾個小裂紋。我很有信心的將之放入標有老後江的小盒子裏。第三塊完成,太順利了。我看了一眼監考員,他微笑著看著我沒有說話,但是我感受到了一絲讚許的情緒。再接再厲!下麵我準備看的重點是新後江毛石。我選擇了一塊最大的毛石,色黑,皮稍厚,皮緊,沙細。我找到一個窗口觀看玉肉。隻見玉肉色正,水好,種好,唯一不足是玉肉裏麵有白蒙蒙的雪花白棉。我當即想起那段關於白色雪花棉的小詩:海天一色,點點雪花,混沌初開,至尊木那。對了一定是木那。我隨即將這塊毛石放入木那標牌的小盒子裏。同時嘴角向上浮起了一勾彎月。我靜了一下心神後,又從大盒子裏找出了第二大的毛石。這塊毛石色灰黑,皮殼較厚有蠟殼脫落的痕跡,磨口處玉肉雖為綠色,但是水底表現很差。我想這應該就是新後江吧!我不是很有信心的把這塊毛石放入新後江盒子裏。然後,我繼續觀看大盒子裏的毛石。還剩下五塊黑色毛石,我這次選哪一塊呢?這時,我看見五塊毛石中,有一塊灰黑色皮殼上隱約帶有白色斑點。難道是莫彎基場口的黑烏砂?我立刻拿起這塊帶有白色斑點的毛石仔細觀看:皮色灰黑,帶有白斑點,有三條蠓帶,沒有鬆花,斷口處顯示玉肉菠菜綠色,水底皆好。我想應該是莫彎基場口的黑烏砂了。我將這塊毛石緩緩的放進標有莫彎基標誌的小盒子裏。抬頭又看了看監考員,監考員微笑著說:OKyoupassed.Duyoucontinue?我點了點頭。這麼好玩的考試還是盡興玩完再說吧!剩下的毛石還有麻蒙、南奇、莫罕和格應角四個場口。這四個場口毛石的共同特點就是皮殼灰黑,玉肉綠色偏藍。其中,南奇場口的毛石皮薄,有皮種好,無皮種嫩是有異於與其他三塊皮殼灰黑的特點。於是我選擇皮薄的毛石為重點。這是一塊灰色毛石,因為皮薄有玉肉露出表麵,有薄皮,有薄蠟殼。我拿起旁邊的強光手電對準玉肉照了照,發現玉肉種水都很好。我傾向是南奇的敞口。於是我把這塊毛石放入南奇盒子中。剩下的三塊毛石場口特點應當是:麻蒙水斷、種差、有黑絲;格應角玉肉糯化底較多;莫罕底灰,有小裂。現在,我觀察的重點應當是玉肉而不是皮殼了。我拿起一塊毛石仔細的觀看磨口處的玉肉。這個玉肉的色是綠偏藍,種是幹青,水底都不好。我用放大鏡看到在磨口的右側有兩條黑絲,應當是麻蒙毛石了。我把這塊毛石放進屬於它的盒子裏。後麵的就是要找出有底灰、小裂和糯化底的毛石了。還是看窗口的玉肉。很快我用放大鏡找到了這兩個特征:一個毛石是糯化種,一個底灰、有小裂。我一手一個把它們放入各自的盒子裏。然後做了一個ok的手勢給監考員。在監考員複核了小盒子裏的毛石後,用一個電子裝置在我的導遊冊上按了一下,然後就還給了我。同時用中文說:“祝賀你通過了考試,請從1號門出去。”鈴聲響過後,有導遊把我領入一個通道。在這個通道的盡頭,又有人給我戴上了一條有十個小花的彩帶。然後就把我領出了正門。出門的時候有門衛和身穿彩色筒裙的小姐們為我行合掌禮節。我是佛教徒,懂得佛教禮節。自然也是合掌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