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材料作文“青春和生活的對削”素材運用指導(1 / 3)

材料作文“青春和生活的對削”素材運用指導

考點·演練

作者:馬祥勇

【備考熱題】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青春像一把刀子,鋒利敏感;而生活像另一把刀子,厚重敦實。當青春和生活這兩把刀子對削的時候,青春這把刀子就會慢慢卷刃,而人也就在生活中慢慢成熟。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請聯係實際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脫離現實,題目自擬,文體自定,不能抄襲、套作。

【教師解析】

這則材料,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角度一:我們可以唱響青春的讚歌。青春,是人類生命激情的讚歌;是人生意識日益覺醒、情感世界日益豐富多彩的歲月;是以挑戰的姿態迎接生活中一切艱難險阻的“最狂妄”的年齡。我們應該在青春的旋律中去感受生命的絢爛多彩,所以,有關青春,我們可以寫“激情”、“拚搏”、“進取”、“建功立業”、“自信豪邁”、“希望”等話題。

選材小貼士:這個角度的素材相對而言比較多,那些少年有為的英才:12歲當宰相的甘羅,少年便聲名鵲起的莫紮特,29歲寫出《物種起源》的達爾文,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時,年僅20歲等,但這些素材已被考生們寫得太多了。同學們要盡可能選擇那些比較新鮮的、不太為人熟知的素材。

角度二:青春之刀和生活之刀對削,青春之刀會慢慢卷刃,也就是說青春隻是生命中一段特定的曆程,雖然鋒利敏感,但是缺乏厚重而敦實的生活墊底,青春隻有在生活的海洋裏經過洗禮,才能走向深厚而博大的人生境界,人生也就在這樣的生活曆程中慢慢走向成熟。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我們隻有順應這種規律,才能實現精神的成長和人格的豐盈。所以,從這個角度入手,我們可以寫“成熟”、“成長”、“遵從規律”、“敦實博大的人生境界”等話題。

選材小貼士:在選擇這類素材時,要注意不要把“成熟”“成長”等概念僅僅理解為自然的生命或肉體的生老病死,更應該把它放大到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長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精神發育史中去。一個人有青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有自己從童年到暮年的發展進步曆程,整個人類也有青春期。在漫長的曆史年代中,人類付出了青春的激情和熱血,甚至付出了無數優秀兒女的血肉之軀,建構了博大厚重的文化與文明,成就了人類精神的博大與豐盈。論人生境界之成熟,豐子愷先生的《不寵無驚過一生》可謂經典。

角度三:嬌豔的青春之花在厚重堅固的生活之網裏凋零,人生因而走向成熟,我們還可以就“成熟”的不同含義進行寫作。在當今的語境中,“成熟”往往並不是褒義,它可能蘊含著“世故”“圓滑”等意義。鋒利敏感的這把青春之刀在麵對厚重敦實的生活之牆時,不應該鋒芒盡失,過早的社會化,因為社會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世俗化的過程。所以,全麵辯證地看待“成熟”的含義,也是一個寫作的角度。比如可以寫拒絕“成熟”、“保持青春心”、“不讓青春‘卷刃’”等話題。

選材小貼士:同學們可以選擇那些年華老去仍懷有一顆青春的心的人作為文章素材,這裏可以選擇那些曆史上的耿介之士,秉承正義或正直的理念,不與世俗苟合。這其實也是一種青春的精神,比如方孝孺的事例。這裏理解的“青春”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追求和精神狀態,如“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曹操,如年歲雖老,“尚能飯”的廉頗。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影響全世界的《青春》是這一論點最好的理論論據:“青春不是年華,而是一種心態。”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提起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的名字,清軍會驚怵不已。他14歲參加金田起義,在戰場上英勇善戰、所向披靡;他17歲兩度隨軍攻破武昌,斬清將軍紮拉芬;他19歲,破清軍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解除天京被圍的困境;他21歲,在三河全殲驍勇善戰的湘軍李續賓部隊,讓曾國藩束手無策;他22歲被封為英王,23歲再破江南大營。1862年在河南英勇就義,年僅25歲。陳玉成在戰場上度過了壯麗的青春。

素材點撥:陳玉成戎馬生涯的一生是揮灑青春激情和熱血、建功立業的典型,其事跡適合作與青春有關的作文的正麵素材。因為戰功卓著而封王,此材料還可用於證明“有為,才能有位”的論點。用這則材料,同學們切忌光盯著陳玉成的“戰功”做文章,而應該更看重他的“年輕有為”,這樣材料才更有普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