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不但在文學上造詣頗高,而且在醫學、建築、飲食方麵都有所研究;魯迅先生在文學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的同時,在醫學、古文字研究、書法、曆史等方麵都有不凡的建樹;郭沫若不僅寫出了詩歌名著《女神》,而且在戲劇、曆史學、考古學、甲骨文方麵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多才多藝正是對“不器”的最好詮釋。錢鍾書的《圍城》影響深遠,但是他同樣在翻譯、古文學研究等方麵取得了較大的成果。這些人都是“君子不器”的代表。
“不器”者,通才之謂也。他有一顆開拓進取之心,善於學習,永不滿足;他能文能武,多才多藝,博覽群書,通曉古今;他不好高騖遠,亦不妄自尊大,身處專業卻不限於專業,牆內開花,牆內牆外都香;一枝紅杏,卻濃縮著整個春天的美麗。他不僅僅是專業的技術人員,他更是一個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承擔者。
我認為,一個人活在世上,首先要成“器”,但又不拘泥於“器”,“不器”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寬口徑、厚基礎的“不器”之才,隻有朝著這個目標奮進的人,才有希望成為時代的驕子,達到成功的彼岸。
【診斷分析】
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議論文,整篇文章由“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部分組成,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開頭解釋“君子不器”的內涵及原因,接著從器具的三個特性論述君子為什麼“不器”,體現了作者高度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然後作者列舉曹雪芹、魯迅、郭沫若、錢鍾書等名人的事跡與貢獻,論證“君子不器”的作用與價值,最後闡述“不器”者的素質,號召成為“不器之才”。全文思路開闊,首尾圓合,結構上較嚴謹,但重要素材的運用存在“材料平庸、內容雷同”的現象,曹雪芹、魯迅、郭沫若、錢鍾書這四個素材都是關於文學家方麵的事跡,素材使用停留在同一層麵上,各例含義雷同,角度沒有差別。這樣使用素材的方法,即使再多寫幾例,隻是平推式的增加文字的數量,而無助於議論質量的提高,其結果隻能使“豬肚”顯得臃腫,而且表達呆板。所以,要進行必要的修改。
【升格展示】
君子不器
於晨晨
(修改後的文章,開頭與結尾不動。主要是原文的第三段進行了較大的修改。)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不僅在政治經濟學、哲學領域有傑出貢獻,而且在數學領域也有獨到發現,甚至還寫出了流傳後世的愛情詩篇,真可謂是“不器”的典範。魯迅先生學的是醫學,想從身體上救人,但幹的卻是文學,從思想上救人。他在我們中國的文壇、教育、乃至是革命上,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不器”的代表。郭沫若不僅寫出了詩歌名著《女神》,而且在戲劇、曆史學、考古學、甲骨文方麵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多才多藝也正是對“不器”的最好詮釋。大家都知道《傅雷家書》,傅雷告誡傅聰,首先要做一個文化人,之後做一個藝術家,再之後做一個音樂家,最後才是做一個鋼琴家。隻有這樣才是“不器”。這些傑出人物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業績,原因就在於具有“不器”之才,揮灑“不器”之用,結出“不器”之果。
【升格策略】
修改後的第三段,列舉了馬克思、魯迅、郭沫若、傅雷四位名人的事跡,應該說是圍繞觀點進行了多角度的選用,所用素材具有了縱向、橫向、多向的特征,使例證做到多層麵的立體呈現,這樣就避免了素材的含義雷同、重複使用,顯示了用例的靈活性,使得論證更有說服力。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