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主張領導學會“粗枝大葉”的藝術,並不是要領導放棄原則,明哲保身,做一個老好人。一味地放棄原則、寬容部屬同樣是危險的,它將使工作陷入放任自流的境地,甚至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我們所謂的“粗枝大葉”的藝術,是要求領導對部屬某些無關大局的過失或缺點能持一種容忍的態度,慎用批評,多從正麵鼓勵。正如教師把某位學生定為後進生並總是加以批評會使其越來越後進一樣,領導如果總批評某一部屬也會使其成為不思進取的真正的落後分子。有些員工在原先的單位裏是出了名的落後,可換了一個單位後工作卻幹得有聲有色,出現這種強烈反差的原因就在領導身上。因此,領導批評部屬一定要慎之又慎。
需要指出的是,“粗枝大葉”的藝術並不等於不聞不問,恰恰相反,它要求領導工作更加細致耐心,要求領導對部屬的情況做到了如指掌。首先,“粗枝大葉”並不是真的對部屬出現的一些問題置之不理,而是講究粗中見細的功夫,能夠抓大放小,既要想辦法補救部屬工作上的闕失,又要不動聲色,通過各種巧妙的方法使部屬領悟到自己確實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並能使部屬體會到你對他的愛護和尊重。其次,隻有對部屬的情況了如指掌,才可能準確地把握部屬在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性質,並采取相應的對策,該嚴肅處理的嚴肅處理,該輕描淡寫的不妨就來個“粗枝大葉”。這樣反而會使下屬認為你是個善抓大事,不是個斤斤計較、小題大作的領導,也會更加敬佩你。
當然,我們強調領導應學會“粗枝大葉”的藝術的同時,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不要“粗枝大葉”過頭,把領導工作做的稀裏糊塗,失去原則,這是需要注意的。
現場調控藝術
遭遇突發事件時,是最考驗領導處理問題藝術的時刻。掌握現場調控藝術,乃是對領導者的必然要求。
領導者在群眾意見不統一,甚至發生矛盾對立的現場,能有效地進行調控是一種重要的處理問題的藝術。
由於工作需要,上級要將深受當地群眾擁護的鄉人大主任調走。在召開人代會醞釀鄉新的人大主任候選人時,其中一名代表當場發言,他列舉了原人大主任十多年的工作政績。許多代表紛紛附和,強烈要求組織上把原主任調回來,繼續選他為人大主任。會場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嚴重影響了會議的正常進行。
麵對這種局麵,出席人代會的縣委組織部嚴部長果斷走上前台,針對代表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答代表問,他說:
“就剛才那位代表提出的問題,我作點說明。我認為,剛才大家對原主任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無虛誇之嫌。‘政聲人去後’,如果原主任不是一個務實為民的好領導,代表們又豈能給予他如此好的評價?組織上的看法和你們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不認為有些代表提出這個問題帶有什麼不良動機,恰恰讓我們看到:幹部隻有務實為民,才能受到群眾的擁護和讚譽。按縣委的規定,鄉鎮領導50歲離崗,縣直單位領導55歲離崗,原主任已滿49歲,這次不調,就失去了進縣直單位的機會,我們考慮到原主任長期在鄉鎮工作,反映很好,想讓他在領導崗位上再幹幾年。他本人也向組織上提過換個環境的要求,所以我們才決定在他滿50歲之前把他調入縣直機關任職,並根據他的政績與資曆,視為鄉長一樣安排擔任副局長。由此表明,原主任的調動一則是工作的需要,二則體現了組織對他這種長期在鄉鎮工作的老領導的關心,其調動與安排恰恰說明了組織對他的充分肯定。各位代表,我們黨實行的是黨管幹部原則,選拔任用幹部,黨的意圖與群眾的意願是一致的,選配好鄉領導班子,是組織上與代表們的共同願望。黨的幹部是黨和群眾的共同財富,不是為某部門、某單位所獨有的,組織上完全可以根據工作的需要,對幹部進行合理調配。作為幹部本人及群眾,都必須理解和服從,我希望各位代表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各位代表是全鄉的精英,肩負人民的重托,責任重大,選好了領導班子,你們是頭等功臣,反之,群眾也會怪罪於你們。我相信,今天這個小小的插曲,會更好地統一我們的思想,協調我們的步伐,使選舉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