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治理的國際浪潮首先是從英國開始的。世界上第一個公司法人治理原則是由英國財政報告委員會、倫敦證券交易所聯合成立的公司法人治理原則委員會,於1992年12月發表的《公司法人治理財務報告》中所提出的董事會的最佳行為準則。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是由29個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製定的《公司治理原則》。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暴露了東亞經濟中宏觀結構的問題和企業製度的明顯缺陷,也喚醒了人們對亞洲公司法人治理的重新認識。1999年,世界銀行與OECD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司法人治理論壇”,以推進發展中國家的公司法人治理改革。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目的在於提高整個公司的效率。根據“黑貓白貓論”,隻要能提高效率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就是合理的。各國、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內容也不同,甚至一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其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同。
五、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必備要素
雖然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沒有單一的模式,但從公司發展的實踐上看,國際社會認為,比較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應具備一些共同的要素:
1.問責機製和責任。內容包括明確董事會的職責,強化董事會的誠信與勤勉義務,確保董事會對經理層的有效監督,以便建立健全績效評價與激勵約束機製。
2.公平性原則。主要指平等對待所有股東,如果他們的權利受到損害,他們就應該有機會得到相應補償。同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框架應確認公司利益相關者(債權人、雇員、供應商、客戶)的合法權利。
3.透明度原則。一個強有力的信息披露製度是對公司進行市場監督的典型特征,也是股東具有行使表決權能力的關鍵。同時,信息披露也是影響公司行為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強有力的披露製度有助於公司吸引資金,維持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良好的治理結構要求信息披露中采用高質量會計標準——國際會計準則,提高國家之間信息的可比性。良好的治理結構要求可靠的信息審計,以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應該由獨立董事擔任。
從銀廣夏案件看公司治理結構
中國證監會上市監管部副主任董道馳認為,銀廣夏案件對市場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特別對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但是他同時強調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證券市場在高速發展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造假問題。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曝光,造假問題的出現,所以證監會才強調要加強公司治理,當然公司治理問題並不是出了問題才提起的,中國的管理層一直是注重推動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現在報紙上也公布了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指引,這些準則用來規範股東、董事、經理層,還包括監事。
董道馳認為,公司治理就是一個關係,從現代企業發展來看就產生一個問題,就是當一個企業開始是私有個體的企業,發展壯大以後,老板管理這個企業就力不從心了,他需要有專業的經理層來管理。這樣產生了如何使專業經理來盡心盡力來保護股東的財產,好讓股東財產增值,以最大限度保護他們的利益。
像銀廣夏事件、三九事件、猴王,還有輕騎等等的事件,如果這些事件在出事之前公布了,這些問題還會出現嗎?對此,董道馳強調一點就是指引,一個著眼於長遠公司的發展,因為治理結構它是長期的問題,比如猴王事件,猴王事件就是典型的大股東剝削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剝削中小股東,集團公司控股股東之間,上市公司之間沒有分清楚,集團公司和控股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係,人員、資產、財務三分開,這個要做到,如果實行了這個準則,積極推動它,就會減少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或者減少大股東對小股東的剝削。這樣全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他們的違規行為,但是增加了違規的成本。
違規行為任何證券市場都會有的,包括發達市場,美國市場、日本市場,美國市場為什麼SEC,美國證券那麼強,它也是需要有這麼強有力的機構來查處這些犯罪。不可能百分之百防止它的發生,隻能從治管的方麵防止,提高它的違規成本。另外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自身有這個力量,董事會、監事會要珍惜自己的名譽,保護股東的利益。準則裏麵對違規成本處罰並沒有做明確的規定,董道馳講主要是考慮實施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