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預算的修煉:事前控製比事後算賬更重要(1)(1 / 2)

企業為了求得生存、盈利和發展,必須打破傳統職能管理的界限,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在戰略目標及戰略計劃的指導下,注重企業內部綜合協調管理,強化企業管理的計劃、組織、控製和協調職能。企業的預算管理就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條主線。

企業老板要重視和關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企業老板必須提高對實施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要把財務預算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環節,與企業戰略管理、薪酬業績管理等,一並作為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預算管理很關鍵

唐朝文學家韓愈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現代管理實踐中也莫不如此。新經濟時代瞬息萬變,一家企業的管理者如果未能充分認識到預算的意義,不懂得如何科學地編製預算,或者空有預算而不善加利用,那麼便如同古人所言,真的是關乎企業“立廢存亡”的大事了。

讓職能部門和所屬單位的子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趨同,使得投資者的戰略決策與經營者的管理行為相一致。這種管理格局無疑需要企業管理有一條主線,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貫穿起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發達國家成功企業的經驗證明,這條主線就是預算管理。

在國外,預算管理已經經過很長時間的應用和發展。在美國,90%以上的企業都要求實施預算管理;歐洲一些國家甚至要求100%的企業都做預算。因此,實行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的迫切需要,搞好企業預算管理並在管理中產生效益,是檢驗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然而,很多企業老板認為,預算管理似乎隻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實際上,全麵預算管理是企業體係化的管理活動,不是財務部門的一項工作任務,是對企業綜合的、全麵的管理。

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企業的預算管理實施得較早,也比較成熟,其中一些技術性的方法,在我國企業實施預算管理中已經得到借鑒;一些非技術性的東西,我們則不能直接借鑒,這需要我們在實施預算管理時要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進行發揮和創造。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我國許多企業,尤其是許多大中型國有企業已經實施了企業預算管理。從已經實施預算管理的企業情況來看,預算管理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缺乏全員參與意識,沒有有效的激勵配套措施,缺乏規範操作等,導致一些企業預算管理的效果不太理想。

企業預算管理有兩項職能,即管理決策和管理控製,不同職能對預算管理體係的設計提出了不同要求。如在銷售預算的製定過程中,根據專業分工所造成的各專業部門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性,銷售部門掌握著企業未來銷售情況,如果預算僅僅是為了發揮管理決策功能(如以銷定產),銷售部門就會毫無保留地拿出其掌握的信息,與各部門共享;但如果預算的目標之一是發揮管理控製職能(如作為業績評價標準),銷售部門就可能會有意低估未來的銷售收入,從而有利於其業績評價。然而,低估會相應造成生產計劃的減少,企業生產就不能達到效率最高的狀態。再如在根據預算劃撥各部門資金時,各部門為了在資金使用上有較大的自由,並且能控製更多的資金,可能會虛誇本部門的資金需求量,從而造成資金的浪費,這顯然也有悖於預算管理進行溝通協調的本意。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職能之間及部門之間的矛盾,在預算管理實踐中,一方麵企業老板應當讓各部門參與到預算的製定中來,促進信息最大範圍的流動,使預算編製的溝通更為細致,增加預算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麵,過去很多企業隻是由財務部門完成預算並進行實施,降低了預算的權威性,造成企業預算軟約束,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讓企業企業老板參與製定預算並擁有最後決策權,唯此才能從整個企業的大局出發,製定出切實可行的預算方案。

預算管理地關鍵點有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