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經快道11月中旬了,今年冬日的天氣特別的寒冷,經過將近半月的修養,雪姬的身體已經日漸康複,閨房內暖意融融,隻見雪姬身披白狐長毛披風,在暖閣裏正在同胡璟對弈。沒下多久,胡慶就開始嘟囔起來:“不玩了,不玩了。你跟本就是心不在焉嘛?”雪姬此時方才回過神,原來恍惚之間被二哥連連吃了幾子,自己竟然沒有注意。雪姬孩子般的笑了笑:“看來是二哥奇藝進步了嘛!”胡慶不耐煩的說:“真沒勁兒,你就沒認真跟本公子下棋,我都贏你兩局了,加上這一局,可是第三局了。以前可是你贏我!你的本領二哥又不是不知道。不玩了!沒意思!”雪姬搖頭笑笑:“二哥,妹妹知錯了,好吧,我們暫且不玩這些,你遊遍各地,不如給我講講各地的風景地貌,讓我也開開眼界。”胡慶得以洋洋的拍拍胸脯說:“這個簡單。夢越,藍縷,快備上點心茶果,本少爺要邊吃邊講,讓你家小姐開開眼界。”夢越、藍縷素來知道二公子愛擺譜,故弄玄虛,不過這兩個小丫頭常年身居胡府,對外麵世界充滿著好奇,也就手腳勤快的為兩位主子備上茶果,立於兩側,準備聽聽外邊的趣聞。胡慶小吃茶果後,側坐椅上開始道:“這樣吧,我就給你們講講這兩年來,我和幾個好友遍遊“五嶽”的情景吧!”兩個小丫頭也都興奮的眨著眼,期待的聽著。胡慶侃侃而談:“《詩經·大雅·崧高》有曰:“崧高維嶽。”古人雲:“嶽,五嶽也。東嶽,岱;南嶽,衡;西嶽,華;北嶽,恒;中嶽,嵩。意思是指東嶽尊泰山、南嶽乃衡山、西嶽稱華山、北嶽是恒山、中嶽唯嵩山。此四嶽,泰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嶽遵,嶽為東最”。自漢代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曆代的封建帝王在這裏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文人墨客在這裏流連觀賞,吟詠讚歎。在泰山,既可以飽覽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異峰突起,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通常被人們看做是崇高、偉大的象征,所謂“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就是這樣的一種別樣風采!南嶽衡山是個萬物精華之地,首先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自唐代宰相李泌的兒子李繁為紀念其父在南嶽隱居十二年修建的鄴候書院以後,先後在此出現了文定書院、甘泉書院、集賢書院等10餘所書院。正如古人所雲:“天下之書院,楚為感;楚之書院,嶽為盛”。其次這塊神奇的土地,為曆代帝王、名人所仰慕。遠古時代的堯帝、舜帝、禹帝均到過南嶽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殺白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齋戒祈求上天幫助,獲天賜金筒玉書,取得了治水方案,製服滔天洪水,功垂萬世。並留下了上千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岩石刻。最後值得一提的南嶽是曆史上唯一個佛道並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形似唐宮的嶽廟,有為“高山古刹、七祖道場”的福嚴寺,還有被世人廣泛視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稱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觀。風光秀麗多姿,有“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有“五龍朝聖”、“龍池蛙會”、“玉樹瓊花”、“祝融瑩光”。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四時景色各異;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詩林之趣、龍鳳清溪之野、禹王山城之古,南嶽之精可謂妙哉!西嶽華山,關於其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裏。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上形陡峭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鬆翠柏,林木蔥鬱,峰東有淩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華山山路奇險,山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妙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穀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裏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淩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準備往回走了,隻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連猴子都發愁,說明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這些正是華山法言語說盡的曼妙。恒山又名玄嶽,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身,素以“奇”而著稱,在五嶽中有“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臥”之說,而“恒山如行”。曆史千年的文明追溯,文化燦爛,氣候涼爽,民俗獨特,自然和人文兼勝,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譽。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嶽、紫嶽。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恒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之後漢武帝首封恒山為神,唐玄宗封北嶽為火王。恒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裏,號稱108峰。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山峰淩雲,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在春秋時,代國靠恒山而存天下;戰國時,燕、趙憑恒山而立天下;兩漢時,匈奴利用恒山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時,拓跋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可以說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恒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恒山由於綿延五百裏,氣勢壯觀,因此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衡山如飛”之說。登上恒山,蒼鬆翠怕、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有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遊客麵前磁峽煙雨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鬆、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嶽頂鬆風。再加上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恒山景如詩如畫,姿態萬千。中嶽嵩山更是一個奇妙之境。古人雲“日出蒿山坳,晨鍾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嵩山,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眾多名古遺跡。其中有五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嶽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林中鳥兒啁喳,清風徐來,耳畔又聽潺潺溪水之聲,好不愜意。“猴子觀海”處,有大片的天然岩壁,山高萬仞,氣勢恢宏。懸空棧道建在岩壁之上,下臨深淵,夠險!山中遊人不多,不知什麼時候就能聽見遠處山道上傳來一聲狂嘯。“一線天”、“石門”、“仙人洞”、“懸天洞”、曠野空山,雲霧騰騰,有微風掠過,細雨撩撥著人的情緒,深吸一口氣,充滿豪情地大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