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沒有不散宴席,難在去留把控(2)(1 / 3)

一些公司看似風平浪靜,事實上卻矛盾重重、危機四伏。有些管理者自以為部門管理得井井有條,員工服服帖帖;卻沒想到等員工辭職之後,會和自己的上司大炒一架,或者在外把公司說得一文不值。為什麼平時的時候他們把“內心話”藏在心裏,而等到離去之時才把一腔憤恨說出來呢?原因是公司沒有鼓勵員工說真話的氛圍。員工一說真話上層就會拿他開刀,一說真話就得罪很多人,也毀掉了自己在公司裏的發展前途。所以如果員工還對公司有所期望,就會把真話藏在心裏,嘴上整天虛來假去,就算心裏有很多不滿,也等著別人去說,因為他相信:總有人憋不住的。最後大家都不說,公司的領導像皇帝的新衣一樣,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很多管理人員平時不知道自己的弱點,等員工辭職後把他反罵一通時,才知道自己的諸多不是;等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時候,員工與管理者之間已經撕破了臉皮,隻好選擇離去。為什麼不讓員工在職的時候把心裏話說出來,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員工離去時才可能聽得到真心話﹖原因就是管理者過於樹立自己的威嚴,整天高高在上,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一聽到逆耳的話就對員工下殺手,讓員工懼而遠之。

作為森林王國的統治者,老虎也嚐到了高處不勝寒的滋味,幾乎飽嚐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艱辛和苦痛。它終於承認,原來自己也有軟弱的一麵。它很渴望可以像其它動物一樣,享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能在犯錯誤時得到哥們兒的提醒和忠告。

它問猴子:“你是我的朋友嗎?”

猴子滿臉堆笑回答:“當然,我永遠是您最忠實的朋友。”

“既然如此,”老虎說,“為什麼我每次犯錯誤時,都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猴子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說:“作為您的屬下,我可能對您有一種盲目崇拜,所以看不到您的錯誤。也許您應該去問一問狐狸。”

老虎又去問狐狸。狐狸眼珠轉了一轉,討好地說:“猴哥說得對,您那麼偉大,有誰能夠看出您的錯誤呢?”

和可憐的老虎一樣,許多管理人員也時常會體味到“孤家寡人”的滋味。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公司的權力都掌握在管理人員手中,他們和員工之間隔著一道深深的鴻溝。平時隻有他去訓斥別人,而沒有員工去訓斥管理者;所以員工的弱點管理人員會指出給他,而管理人員的弱點,卻沒有員工願意講真話,倒有一班“心腹”圍在身邊溜須拍馬。大部分員工對管理人員的態度,都像對待老虎一樣敬而遠之,因為指出他的錯誤容易,可萬一他惱羞成怒,員工不是自取其禍嗎?更何況,由於立場不同,有些員工不僅不會阻止管理人員犯錯,反而會等著看他的笑話!尤有甚者,個別員工可能等的就是管理人員多犯錯、犯大錯,等他倒台的這一天,員工正好可以取而代之。

唐太宗有段精彩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正是有魏征這麵好鏡子,廣進良言,才成了一代名君,才造就了“貞觀之治。”公司又何嚐不是呢?一個敢讓員工講真話的公司,必然欣欣向榮,而常年聽不到員工真話的公司,就極可能在走下坡路了。因為沒有了真話,公司內的負麵情況難以浮出水麵,員工長期處在壓抑和不滿狀態,再加上公司效益下滑,就會導致很多人才揚長而去。

肖某是一家家電企業的老總,別人為員工“不聽話”發愁,他則為員工“太聽話、不會說話”而發愁。每次的工作會議,當討論新的議題時,幾乎都是肖總“一言堂”,滔滔不絕說了半個鍾頭,員工則是低著頭,像綿羊一樣在那裏聽著。為了集思廣益,最後他總不免要問一下:“各位還有沒有什麼意見?”得到的答複竟是整齊劃一的“沒有”,每次都是以這種結果散會。無論是部門經理向他彙報工作,還是員工向部門經理彙報工作,除了成績與問題外,“建議”是聽不到的,那似乎都是上司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