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的理論性難以達到教學的實效性
高校使用的統編教材強調理論體係的完整構建和理論表達的學理邏輯,包含龐大的理論體係、使用高度凝練的政治語言、學術語言,具有理論權威性。然而教學對象的知識、能力和信仰的形成有其自身的邏輯和規律,對於當今的大部分90後大學生來說,統編教材高度的政治性、學術性、抽象性等理論特點都會使其望而卻步、失去興趣,從而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因此,要使教材的理論體係轉化成學生的知識、信仰體係就必須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遵循教學規律將教材體係轉化成教學體係。
(三)高職“概論”課教材體係向教學體係轉化需要突破的難點
在整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係中,高職“概論”課的課程實施集高職與“概論”課的兩難於一身,使這一轉化異常艱難。高職“概論”課教材體係向教學體係轉化需要突破的難點大致包括:
1.教學內容繁多規定學時不能容納
“概論”課本身知識點比較多,而教學課時相對不足,在規定的課時內難以容納全部內容。而高職院校“概論”課學時學分比本科院校還少三分之一,使得這一難題更加突出。
2.理論體係龐大教師難以全麵駕馭
“概論”課內容博大精深,縱貫百年曆史,橫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外交、黨建等方方麵麵, 每一方麵內容都包括許多專業知識和具體理論。一般而言,以高職教師的素質,很難擁有如此寬廣的知識結構和精深的專業水平,難以全麵駕馭課程內容。
3.內容理論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
“概論”課內容理論性強,涉及諸多領域的專業概念和理論知識,政治性、文件性的闡述比較多,同時整本教材高度概括凝練。這對於知識結構簡單、理解能力比較低的高職學生來說,接受和掌握就更加困難。
4.高職思政課的課程設置給教學增加了難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係包括“基礎”課、“原理”課、“綱要”課、“概論”課四門課程。其中“原理”課和“綱要”課的內容是“概論”課的理論基礎和曆史前提,但是根據“05方案”本科院校開設四門課程,而高職院校並不開設“原理”課和“綱要”課,這就給綜合能力本不如本科學生的高職學生學習“概論”課,更增加了難度。
總之,高職“概論”課教學 “先天”條件不足,因此轉化尤為艱難,實現轉化需要攻克諸多難關從而構建適合高職院校自身的“概論”課教學體係。
參考文獻:
[1] 陳秉公. 試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係向教學體係轉化的規律性[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8(9).
作者簡介:黃璐璐(1985–),女,遼寧錦州人,哲學碩士,現就職於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