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3 穩定態條件案例分析(3 / 3)

由於人才專業的差異在矽穀中形成了多樣化的人才結構,人才資源結構的分化意味著學習對象、知識類型和內容的多樣化和差異性,而知識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使集群的知識增值更快,同時,人才的流動也會對集群平衡狀態產生影響。人力資源的非平衡顯然是集群處於非均衡狀態的重要表現。而人力資源的遠離平衡則是其在集群內部的進一步分化導致質量與結構的更大差異、非勻質和多樣化。

目前,矽穀有100多萬人就業,其中近40%至少有大學畢業文憑,有7 000名以上的博士,集中了美國1/4 的諾貝爾獎科學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高科技人才聚集地。

波士頓128公路地區是美國的先發展地區,社會結構(家庭、社區)和人員結構穩定,外來人口少,帶有很濃的先民遺風。薩克森寧指出,絕大多數新英格蘭人居住在穩定的社區和鄰裏之間起碼經過了三代之久,身份已經被家庭和種族的聯係定了位。這些與家庭、鄰居、社區的長期關係確保了128公路地區的工程師對工作與社會生活的嚴格區分。

在新竹科學園,結構合理整齊的從業人員是園區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新竹的98 685 名員工專科以上人力占 66%(大學以上占40%),平均年齡32歲,男女員工比例為各占50%。其中海外歸國學人4 318人,由學人參與設立的園區公司 119 家。在園區20 多年發展過程中,回歸台灣的人員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們所帶回的不同於傳統的科學技術與經營理念在園區逐步生根茁壯,帶動並提升台灣地區高科技產業的整體發展。

廣州天河科技園等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區的人力資源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合理的人才梯隊未能形成,人才結構呈現單一化特點。科技產業的高端複合型人才和各種帶頭人缺乏;低端的人才過剩,這些教育程度、技術水平、專業背景雷同的人才在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中占有較大的比例,說明集群內部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和功能分化程度不夠,不利於係統遠離平衡態。

(4)技術和資金結構多樣化。軍事科技領域的需要催生了128 公路地區的繁榮,軍事工業、軍事訂貨和軍品市場對於波士頓地區高新技術工業的重要性以及該地區對其的依賴性都遠遠高於矽穀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28公路地區利用技術優勢和人緣關係,成為聯邦政府的主要戰時科研及生產基地。20世紀40~50 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聯邦政府科學研究與發展總局(OSRD,Offic e of Scienc 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所發放的3.3億美元承包合同的1/3.1962年,聯邦政府的采購足足占了該地區企業銷售總額的一半。但是這種麵向單一需求和依賴特定市場的技術創新不可避免地具有依賴性。冷戰結束以後,軍品訂單和軍事開支減少,128公路區一度麵臨嚴重的衰退。如果沒有計算機產業的異軍突起和再度增加的軍費開支,很難設想該地區能否複蘇。

雖然矽穀也從華盛頓爭取到不少軍事采購合同,但是並沒有局限於軍需供應的技術和產品結構,而是積極地開發多樣化的商業產品,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個人計算機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新的技術和產品。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矽穀成功地實現了向商業產品的平穩過渡。

築波科學城基本靠國家投入,資金結構比較單一。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全國30%的國家研究機構及40%的研究人員都聚集在築波,國家研究機構全部預算的50%左右投資在這裏。10多年來,國家在這裏投下的巨資已達2兆日元(100日元約合7.8元人民幣)。築波的高新技術產值並不高,主要靠農業產出,1999年的總產值為7000億日元。

廣州天河軟件園企業的資金多數來自民間私人投資,資金結構逐步多樣化。從所調查企業投資主體的分布看,私人合夥投資的企業有65家,私人個人投資企業有25家,個體聯合投資企業有15家,三者合計占調查企業總數55.85%。在這些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是主要經濟類型。在所調查的 188家企業中,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71 家,其他責任有限公司22家,兩者合計占49.46%。

小結:本章討論了高新技術集群自組織的穩定態條件,從技術、企業形態、人力資源等方麵詳細分析了集群內部要素和子係統的差異化表現。

上一章探討了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的係統平衡態問題。當集群遠離平衡態並進入非線性區後,各要素就可能產生功能耦合和循環催化的非線性作用,為集群自組織提供動力機製。地理上接近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其他相關機構以怎樣的結合途徑和表現形式發生非線性作用,即如何刻畫集群非線性性質,是本章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