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2 開放性條件案例分析(2 / 3)

(4)創新服務環境。創新服務環境是指組成科技服務網絡的各類專業服務機構,這個科技服務網絡的作用是溝通集群內外各類創新主體和要素市場之間關係。發達的科技服務網絡,對於集群提高開放度,加強與外界聯係,加速信息和物質交換起到重要作用。矽穀擁有大量專為當地技術產業解決技術行業問題的專業服務機構。它們向矽穀的技術企業提供了他處無法提供的專業服務,為集群提供一切所需的便利條件,對矽穀經濟的發展起到卓有成效的橋梁作用。矽穀日益擴大的專業供應商網絡使新企業的創立更為便利。同時,它還推動了產業的當地化進程。這種本地化的技術基礎設施使得矽穀的新興企業專事研究專門技術的具體領域,而不必製造產品的每一處零部件和執行每一項組織功能。各種類型的服務機構在不同的領域開展業務,但其共同的作用都是大大擴充企業集群獲取外界信息、知識、人才、資金的來源。其主要形式有:

風險投資中介——矽穀擁有健全的風險投資中介,包括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市場研究機構、公證事務所等機構。

投資銀行——在矽穀開設的銀行超過350家,其中包括著名的美洲銀行、巴黎國民銀行、標準渣打銀行的分支機構。而其中發展最快的是著名的投資銀行——矽穀銀行。這間主要為高科技初創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被認為是支撐矽穀活躍創業活動的一支重要力量。迄今為止,它已為3萬家初創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矽穀銀行能夠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銀行,在於其執行的市場戰略。與大銀行把服務對象放在大企業身上不同,矽穀銀行根據高科技產業的特點,把目標市場定位在新創始的,發展速度快,但被其他銀行認為風險太大而不願提供服務的中小企業上。具體做法是從事麵對中小科技企業的融資業務而不從事對私人的存款業務,既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向服務對象進行股權控製,或者放貸時索取少量股權作為風險的額外補償以獲取分紅或企業上市後的二級市場回報。近幾年來,由於國內外經濟滑坡、投資熱情下降,矽穀銀行正向投資銀行方向發展,進一步密切與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作關係。矽穀銀行為那些艱苦創業,資金匱乏的矽穀科技公司帶來資金,自身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自1993年以來,矽穀銀行的平均資產回報率是17.5%,超出同期美國銀行業 12.5%的平均回報率 5 個百分點,市值也由上市時的6 300萬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40多億美元。

會計師事務所——在矽穀,工程師與會計師的比例約為5∶1,且會計師和審計師的人數還超過了律師(Cohen,Stephen S。&;;amp;Fields,Gary,1999)。加州注冊會計師協會是全美最大的會計師組織之一,也是加州最大的行業組織。矽穀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是畢馬威公司(KPMGPeatMa-rwic k LLP),雇傭 438位專業人士,其中最著名的客戶有國民半導體公司、Adobe Systems公司等。

律師事務所——矽穀最大的律師事務所是Wilson Sonsini Goodric h&;;amp;Rosati(WSGR),它所服務的著名公司有希捷、網景和矽穀製圖等。矽穀的律師事務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高科技客戶,主要特色領域為:知識產權法律事務、破產法、公司法和移民法律。

市場研究機構——世界著名的谘詢機構蘭德公司總部就設在加州的聖莫尼卡。矽穀的市場研究機構在市場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如何在公司應用方麵都出現了某種革命性的變化。市場研究成為決策的一部分,決策成為市場研究的一部分。

公證事務所——公證事務的變化是矽穀中介服務適應性變遷的一個極好的例子。公證事務與矽穀聯係方麵,為適應矽穀的發展需要,出現了流動公證員。公證員雖然不參與公司決策,但公證員在場與否,對使文件正式化來說是很重要的,這種流動服務提高了矽穀高科技公司的效率。

技術轉移中介——矽穀的技術轉化中介服務體係包括政府中介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科技行業協會等。

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美國政府中有完善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包括國家信息技術中心、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小企業管理局、大學—產業合作研究中心等,它們由政府資助建立,為中小企業的創新過程提供支持,促進大學與產業界在研究開發活動中的合作。例如,美國小企業管理局負責審查、許可並支持成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創業投資公司,它們可按3∶1或4∶1的比例從聯邦政府獲得優惠融資(總額不超過9 000萬美元),然後以借出或認購債務的形式將資金投放那些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無擔保或擔保不充分的貸款,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

技術市場——矽穀的技術交易市場已進入網絡交易時代,以虛擬的技術市場交易市集結合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吸引技術的買賣雙方進行交易。著名的網絡市場包括 Yet2.c om、Delphion IP Listing Searc h等。

教育培訓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為矽穀企業人員提供全麵的培訓服務,為企業技術轉化提供人員準備。例如成立於1991年的 Soft Tec h公司就是一家從事以軟件為核心的計算機軟件開發、項目谘詢、培訓、軟件外包及 CMM/CMMI評審服務的專業公司。該公司總部位於矽穀並於1996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科技行業協會——矽穀眾多高科技企業在原有各種鬆散組織的基礎上加強了結盟,主要表現為由整個美國高科技領域普遍參與的輔助性聯合會或協會。另外,還有華裔、印度裔、愛爾蘭裔等專業人士建立的名目繁多的協會組織。

與矽穀比較,128公路地區的公共關係公司、市場調研公司、開發實驗室、產品設計所、廣告公司、獵頭公司、運輸公司等服務性機構,由於128公路地區企業組織結構封閉,企業盡可能地將各種活動內部化,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自己銷售和提供服務,缺乏中介市場空間,128公路地區中介不僅數量少,而且還不具備小公司所需要的高效率,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日本築波有較強的科技基礎設施,有研究和教育機構46 個,它們分別隸屬於不同的政府部門。文教機構8家,建設研究機構5家,理工研究機構16家,公共使用機構1 家,生物研究機構16家。在這 46 個研究機構中,其中有26個是國家級研究實驗室、支持研究的管理機構、非營利實驗室、大學實驗室等。築波科學城集聚了日本全國 27%的研究機構以及40%的研究人員。但由於科研體製是垂直型,不講究與工業界的聯係,也不關心經濟效益,這些科研機構從人事、經費、課題等方麵都受各自上級部門的管理,使這些機構和人員之間缺乏競爭、協作與交流。

新竹科學園自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從台北到新竹由 70 公裏長的工業走廊連接,智力資源豐富,周圍有著名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電子、電機工業基礎較好。中國台灣清華大學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共有 7個學院,9 017名學生,504 位教授;交通大學共有 5個學院,學生11 251人,教授562 人。這兩所大學除了提供優秀人力之外,並在人才培訓上給予園區廠商充分支援。位於園區東方約5公裏處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是一個著重建立產業核心技術的財團法人機構,設有電子、光電、電腦與通訊、材料、機械、化工、能源與資源7個研究所,以及航太、量測、奈米、生醫工程、工業安全衛生5個研究中心,共有6 000名以上的研究人員。園區內另有政府設立的3個台灣地區級實驗室,分別為台灣高速電腦中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與台灣太空計劃室。其他支援研究單位尚包括精密儀器發展中心、晶片設計製造中心以及設置於交通大學校區內的台灣奈米元件實驗室,這些研究單位皆與區內廠商密切合作,共同進行研究發展的工作。園區的貿易協會和產品發展協會則在園區開拓島內外的市場上,提升園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廣州天河科技園區內有各類高等院校12所,中央、省、市屬的研究所44個,國家重點研究室3個,大、中型企業30家,專業技術人員2萬餘人,具有高中級職稱者 1萬餘人,其中軟件人才 7 800餘人,以信息技術為主的專業人才占 70%,周邊高校理工科在校生約 8 萬人,每年培養軟件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2 000多人,博士、碩士300 多人。軟件人才比較豐富,具有較好的軟件科研、教育環境和軟件研發、創業氛圍。在科技企業中介機構方麵,廣州市已有包括技術開發、轉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信息服務等多方麵的服務機構 950 多家,初步形成市、區(縣級市)、行業和企業等各層次的科技中介服務網絡。但從整體上看,廣州天河軟件園區的中介組織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基本以政府組織機構和園區外服務組織入駐為主體,所提供的也主要是常規性管理及一般性社會服務,尚未生成園區企業集群分工演化產生的專業化中介組織。

5.2.2 集群與環境的交換

(1)資金流。高技術產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沒有大量資本的支持,就不可能開發出高技術及其成果,更不可能把這些技術和成果產業化。矽穀的風險投資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天使投資(Angel Capital),投資人用私人資金進行投資,向處於起步階段的企業提供資本,一次性的投資額在5萬~50萬美元之間;第二類是創業投資基金,投資規模從50 萬~500 萬美元不等,資金來自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各類基金會、保險公司和銀行以及一些富裕的家庭和私人等;第三類是戰略投資基金,是由一些大公司建立、專門投向與本企業業務發展相關聯的公司。天使投資中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馬克庫拉(Mike Markkula)為蘋果Ⅱ型電腦投資。馬克庫拉從英特爾公司退休後以其敏銳的市場分析眼光看到了喬布斯(Job s)、伍茲奈克(Wozniak)及其蘋果Ⅱ型電腦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喬布斯和伍茲奈克也剛好因為惠普公司、阿塔瑞公司拒絕投資而為資金擔心。馬克庫拉不僅自己投資39.1 萬美元,擔保了一筆美洲銀行的信用貸款,寫了一份經營計劃書,而且還爭取到一筆6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這筆投資的結果就是 1977年蘋果Ⅱ型電腦正式上市,5年之後的1982年,蘋果公司便名列《財富》500強之中。

矽穀經過幾十年成功運作建立起了高效運作的風險資本市場。1971年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係統(NASDAQ)股票市場的建立,為矽穀公司上市創造了有利條件,並且解決了高技術公司發展的市場融資和風險分散的問題和利潤回報的問題。這套完全市場化的資本市場是矽穀資本運轉和要素流通的重要條件,使得矽穀生產各要素得到合理、有效率的配置。此外還有多樣化的中介服務機構,以及與風險投資相關的健全法律製度,而且還建立了連接政府與風險投資機構、國內風險投資家、外國投資家和外國金融機構交流業內信息的渠道。完善的製度環境吸引了全美1/2的風險投資公司落戶和1/3的風險資金傾注於矽穀,在美國15家最活躍的風險投資公司中,有 7 家在矽穀裏,包括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amp;Byers、Draper Fisher Jurvetson、Acc el Partner、Sequoi-ac apital和 Norwest。2003年矽穀共吸引了56億美元風險投資,占全美風險投資資金的33%。

矽穀以其強大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吸引著世界各地大量的風險投資者、戰略投資家和投資銀行家。大量資本的流入支撐著矽穀資本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集群,而高成長的企業又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在高峰期資金的回報率竟可達到 50%。資金在集群與市場間流動為集群的開放和物質、信息交換提供了直接的載體和支撐。

128公路企業集群資金來源中,國防經費占了舉足輕重的分量。20世紀40年代初,聯邦政府為軍事研究所投入了巨額資金,不僅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大量撥款,波士頓地區的許多大學教師都被吸引完成軍工任務。1950~1960年間,麻省企業從美國國防部得到60 億美元的訂貨合同,其後的20世紀60年代裏每年增加10億美元。20世紀50~60年代,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政府的一些研究機構在這裏組成了美國軍事和空間科學研究的中堅力量;一批老企業加上 50~60年代建立起來的一批軍火企業,使這裏成為國防和空間科學產品的供應基地。馬州有比較發達的風險資本市場,為高技術公司的創建和擴建提供資金。波士頓地區約有40個專事高技術風險投資的公司。另有由百餘名成功企業家聯合組織的專為發展高技術提供種子基金的風險投資公司。波士頓地區銀行也成立了專門的風險投資公司。馬州政府也建立了一些半官方的風險投資公司。但是,128 公路地區的風險投資多是由大銀行、財團、保險公司和家族財富提供的。投資者沒有專業技術知識和生產管理經驗,也就難於規避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因此對於投資創新公司總是慎之又慎,除非有確保成功的證據,否則它們寧可投資高爾夫球場,也不願在小企業上下賭注。以1981年為例,麻省的風險資本隻支持了17個初創企業,而矽穀則扶持了37個之多。可見,同樣的投資完全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由於新英格蘭大學和金融機構的保守思想,麻省理工大學認為,投資於剛起步的公司過於冒險,不符合“謹慎、有判斷力的聰慧之士的處世原則”,因而減少了對研究與開發公司的資金支持。總體上看,128公路地區的形成自始至終主要依靠聯邦政府的基金,風險投資隻是一種補充,而矽穀是相反的。

築波科學城的資金主要靠政府,築波科學城集聚了日本全國40%的國家研究預算,其他資金投入來源較少。到 1993 年,日本政府在築波科學城花費的預算經費就超過了20 000億日元;而到1998年累計財政預算經費就達到了23868億日元。

中國台灣新竹科學園的資金投入來自於政府投入、外商投資、風險資金等方麵,較好地保障了企業發展所需經費的籌集。在1980~1998年的18年間,政府共向園區投入軟硬件建設資金 5.83億美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資源。此外,台灣地區每年補貼工業技術研究所及其相關研究機構的經費高達4.2 億美元。20世紀80 年代後,台灣的資本市場逐步興起,風險投資事業蓬勃的發展;1999年,台灣地區的創業投資公司達153家,資本金額達新台幣1034億元,已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947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投在新竹科學園區;風險投資事業對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現在已經成為發展高科技產業必不可少的手段(林共市,2002)。新竹科學園區廠商1990年共投注新台幣483億元於研究發展上,占總營業額7.29%,對照台灣地區製造業平均隻有1.3%左右的研發比例,顯見園區公司投資研發意願遠高於國內一般廠商。483億元的研究發展經費中,以集成電路產業研發經費新台幣 343億元最多,生物技術產業20.03%的研發比例最高。1998年底,新竹科學工業園累計實際投資5 606.277億元新台幣,其中外資占9.88%,島內資金占90.12%(包括政府投資4.03%和民間投資78.94%)。可見,園區在吸引外資方麵成績不是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