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第三十五計噓寒問暖(3 / 3)

李勣先前是隋將李密的部下,隨李密一起歸於唐。唐太宗的信任,使李勣感激涕零,他咬破指頭發誓,一定要忠心服侍太子。由此可見,唐太宗是一位善於用人的君王。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軍去征伐高麗。軍隊在定州駐紮的時候,有一批士兵遠路而來,太宗皇帝親自來到定州的北門樓視察和慰問。其中有個士兵生了病,李世民就讓人扶他來到自己麵前,問他生的什麼病,病情如何。接著,李世民又命令定州的醫生為他治病。士兵們對太宗皇帝此舉感激不盡。

戰事結束以後,唐朝的大軍回師駐紮在柳城。唐太宗下詔令,讓軍隊收集戰爭中陣亡將士的遺骨,然後用牛、羊、豬作祭禮,為陣亡將士進行隆重的祭祀。祭祀開始,太宗皇帝親臨祭祀地,流著眼淚向死者致哀。當時,參加祭祀的人沒有不痛哭的。

參加過祭祀的士兵們回到家鄉後,向死者的父母說起了太宗皇帝為死去的將士做祭祀並慟哭失聲的事,他們的父母都說:“我們的兒子戰死,天子能為他哭泣,那麼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由於唐太宗體恤將士,關懷他們,所以,他們都願意跟隨他出征。而且,打仗也一個比一個勇敢,打了很多勝仗。

太宗調藥

中郎將常何上書,陳述了朝廷正要研究的20餘件事。太宗看了奏書,驚異他的才能,問常何。常何說:“這不是我所考慮的,是我的家客馬周的想法。”

太宗即日召見馬周,在馬周到來前,又多次派人催促,等到見了麵,很投機,就授予馬周監察禦史的職務。

後來,馬周又被捉升為中書令,得了消渴病,經年不愈。太宗親自到翠微宮,命令臣下尋求風景優美的地方,為馬周建住宅。有名的醫生和皇帝的使者,探望馬周絡繹不絕,太宗經常命令常何把自己的禦膳賜給馬周食用。太宗還親自為馬周調藥,並派太子慰問。

馬周升官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從形式上看是偶然,從內容上看是必然。太宗重人才,知人善任,馬周才華出眾,這就是其必然性。

這件事還可看到太宗的統禦之道,他關心下屬,親自調藥,令馬周感動不已,今後哪有不為皇帝盡心的道理。

記住下屬的名字

對於那些人員眾多的大企業來講,此點十分重要。許多企業的領導者都不大注意記住下屬的名字,他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或者借口自己工作太忙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有個大企業的領導,普通員工去找他,都是先主動彙報姓名。可是幾分鍾後,這位領導就記不住員工的姓名了,等到下次再見麵時,竟然又會問:“你是哪個部門的?”這樣對員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一個打擊。

難道我們比羅斯福和拿破侖三世還忙嗎?羅斯福總統知道一種最簡單、最明顯、最重要的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記住對方的姓名,使人感到被重視。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為羅斯福製造了一輛專車,當汽車被送到白宮的時候,一位機械師也去了,並被介紹給羅斯福。羅斯福隻聽到他的名字一次,但是當汽車公司的人離開白宮的時候,羅斯福專門去與機械師握手,叫他的名字,並謝謝他到華盛頓來。

拿破侖三世(即拿破侖的侄子)曾經自誇說,雖然他國務很忙,但他能記住每個他所見過的人的名字。這說明,能不能記住下屬的姓名,與忙不忙沒有必然的聯係,關鍵在於是否尊重自己的下屬。

領導要記住下屬的名字並不難,聽對方介紹時,要聚精會神地聽,這樣容易印象深刻。另外,盡量經常與下屬溝通交流,這樣不但能很容易地記住員工的名字,對員工的脾氣性格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最後,實在不行的話,就備個小本子。在事後記下來,經常翻一翻,自然印象就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