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狼為舞就是要成為狼
獵人緊緊地追趕一頭牝鹿,牝鹿疲於奔命,看見一個山洞,就跑了進去避難。哪知那竟是獅子洞,獅子藏在角落裏,等鹿完全跑進來時,就猛撲上咬死了它。牝鹿臨死前說:“我太倒黴了,剛逃離了獵人的追殺,就馬上落入了獅子的口中。”
“才出狼群,又入虎穴”。這種情況實在夠糟糕的,不妨分析一下產生的原因。若是平時,牝鹿來到獅子的洞穴前,肯定會有警覺,但在獵人的追趕下,慌不擇路,結果陷入了絕境之中。
其實企業在競爭之時也是如此,一失去冷靜,企業領導判斷力也隨之降低,把敵人當救兵,把陷阱當靠山。
所以真正要在競爭中致勝,就要自己充當獵人。
事典:克萊斯勒搶奪市場
1985年之前,以低價格、低油耗的日本汽車向美國市場的衝擊,使得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以千萬美元計的虧損額度,喪失了大麵積的市場占有,公司經營每況愈下。
日本的產品之所以能夠進入美國市場,是因為日本企業獨具慧眼,他們看準了美國競爭者比較薄弱、比較自滿或無視的區域。在許許多多被列為目標的產業中,日本公司總是善於從中尋找為其他公司所忽略或服務不佳的市場區域,並且要在這些未受到服務的市場區域上投入他們大部分的精力,以期建立一個穩固的地位。當在這些市場區域上初步獲得成功後,他們將再朝著更大一點的市場進軍。這就是日本人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常用的戰略方法。依靠這種策略日本公司大量在美國市場上搶占地盤。
美國製造商對小型汽車與機車、便於攜帶的收音機和電視機以及影印機都不屑一顧。日本人就抓住美國人忽略的區域市場——小型機車為目標,大量生產小型機車並打入美國市場,與哈雷、BSA、勝利等強大的競爭者,以及英國的諾頓等價格較高的大型機車抗衡。日本人將一種新穎的小型普通紙影印機打入美國影印機市場,以吸引不想購買大型影印機的小型企業。以及那些對較舊和效率極低的機器感到不滿意的影印機用戶,日本企業家就是采用這種銷售策略,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
麵對這種情況,克萊斯勒的領導人艾柯卡帶領部屬,對市場作了廣泛調查與分析。最終,他們了解到外國經濟實力日漸強盛的趨勢,在美國民眾心中滋生了一種潛在的恐懼與危機感,隨之而來的是情緒上的逆反,並轉而發展為對本國產品的喜愛。
艾柯卡決定充分利用美國民眾持續高漲的“愛國情緒”。進行瘋狂反撲,以奪取丟失的美國市場。
“戰爭”開始了,克萊斯勒公司自1985年開始,推出了“美國公民,感謝您”的係列宣傳。根據該計劃,任何一位自1979年以來買過克萊斯勒公司在美國本土製造的汽車的消費者,隻要再買該公司的新車,就可獲得500美元的折扣。結果,美國人很為這種“愛國車”所陶醉,購車者一時如潮。
1986年,克萊斯勒又進而推出了“美國公民,再次感謝您”的係列宣傳。
為強化“愛國意識”,它寄出600萬份代用券給美國的潛在用戶,每券抵500美元,明碼實價地表明“愛國”的好處。通過這兩次的“愛國宣傳”攻勢,克萊斯勒迅速恢複了過去喪失的市場占有率,再居全美第三汽車製造公司的地位。僅1985年當年,公司已經走出負債的泥潭,而且盈餘2.56億美元。
通過這件事我們看出,雖然克萊斯勒的再度崛起離不開質量的提高和新穎的設計,但另外成功因素就是利用國民情緒的做法。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加強,國際競爭的加劇,國民的愛國情也往往顯得更加重要。
一句話點評:不想被別人吞掉,就要有吞掉別人的野心。
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為了改變懶惰的習性,熊就想去學一樣本領。它看見農夫做了許多牛軛賣給人家,而且很賺錢,於是它也想學這種本領來掙錢。
說做就做,森林中傳出了砍樹聲和樹木倒地的聲音,這是熊開始幹活了。但是,它砍了無數的榛樹、白樺樹和榆樹,做牛軛的手藝仍舊沒有學會。
百思不得其解的熊就去請教農夫:“朋友,這是什麼緣故?我能砍倒這麼多樹木,可是一個牛軛也做不成。請問,做牛軛主要的訣竅在哪兒?”農夫深知熊的本性,說:“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去砍樹,你又用了多少時間來製作牛軛呢?做任何事都是要有恒心與耐心的。你能做到嗎?”
熊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是因為它沒有耐心,而耐心對企業管理來說又是多麼的重要。
一個企業的領導沒有耐心對員工在感情上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在產品質量上就拿不出象樣的產品出來,在戰略上就會半途而廢,企業本身的發展就難以維持長久。
這一切都是企業致命的傷痛。
事典:從小鎮立足到揚名世界
1950年,山姆·沃爾頓攜帶妻兒來到了美國西部阿肯色州偏遠的農村小鎮本頓威爾。山姆·沃爾頓從小喜歡競爭,於是決定在本頓威爾小鎮站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