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要過年了(2 / 2)

我和弟弟歡喜看著魚兒,不忘打聽大功臣下落:“媽,我爸呢?”

“在你大嫂那喝酒呢。”

捕完了魚,各位幫忙的叔伯都被“堂主”留下小酌一杯了,竊以為這是極好的。

即便現在每逢逢年過節,回家總能夠碰到結婚的,於是近房鄰居等便會前往幫忙。有專門負責燒開水的,有負責洗碗的,有負責端菜的,有負責撤擺的等。而這些幫忙的人,那幾天都會一直在主家吃著大鍋飯。因為農村結婚不像城裏去飯店吃頓飯完事,而是提前好幾天就要在家裏支上爐子,然後開始采辦,邀請喇叭匠等民間藝人表演等。如此熱鬧的場麵,在城裏真的是難得感受的。

從小樂於助人的我碰到此事,自是不甘人後的,所以我小叔結婚的時候,我就一個勁地往廚房跑,打算力所能及的幫忙。

當時主廚的是我外公,見我屁顛跑來幫忙,寵溺塞我點肉,我就會意跑到一邊幫忙消化去了。

不過…

“外公,我又來幫忙了。”

多虧外公廚藝了得,被我一嚇,又切了一點牛肉下來,一邊塞給我一邊說:“小饞貓,待會上桌有還多好吃的。”

我聽了立馬跑出去把肉給我弟吃了。

所以說小時候要是聽說誰家辦喜事,能夠去吃上一頓,那就跟過年似得,提前好幾天都會盼著的。因為我知道,好吃的正在招手。看這雞翅膀,揮舞的多麼優美…

其實魚塘捉魚過後,離過年就真的沒幾天了,家裏也開始大量采購年貨了。其中,魚在我記憶中應該是買的最多的,雖然大嫂送了一些過來,但不是我弟弟還沒被卡住嗎?那飯量,我都不忍直視的。連我媽都忍不住批評我弟:“多吃點,看你瘦的,肉都讓你哥吃了。”

我低頭不語,沒辦法,說話它影響進食啊。

如果將吃飽飯看作單位1,我十成飽是1,我弟弟十成飽也是1,誰也沒比誰多吃不是?哎,數學好沒辦法,我們要相信科學。別跟我提我麵前半斤的魚刺,而我弟弟麵前那少的可憐的三兩根。

過年,不能隻吃魚的,但魚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年年有魚嘛。很多老祖宗的智慧不了解就不要瞎說,省的露怯丟人,所以我上課從來都是不回答問題的。

阿媽、阿爸著手準備年貨,盤算著買些什麼,我和弟弟也是猜測著爸媽買些什麼好吃的。當然,也是可以提一些建議的,至於是否采納那就是領導層的事了。

大人操心過年,小孩關心的依舊是吃喝玩樂,都說本性難移,老祖宗果然是智慧的,我現在關心的依然是吃喝玩樂,沒有給祖宗丟臉。

吃,雖然惦念著,但總歸不能二十四小時一直吃的,但玩卻可以玩的嗨起來。

八九十年代,小孩子玩的好像全國統一,基本上都是那幾樣,適合冬天玩的多是煙花、擦炮、燈籠等等。

而現在小孩玩的好像也是全國挺統一的,基本都是手機、電腦、ipaid。由此我們看,進步的是科技,丟掉的是純真。

不過我們當時玩的的最多的基本就是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