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把財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孫正義的正反結合計(1)(3 / 3)

孫正義的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投資一家在某一方麵領先的公司,然後把它推到資本市場上去並少量套現,套現額以收回投資成本並有一部分投資利潤為度,然後用投資收益來再投資,再套現。這個做法既體現了他“長期投資互聯網”的戰略,又在總體上有效地控製了投資風險。

“幾年來,我先後給互聯網投資了25億美元,現在已經套現了30億美元。”孫正義向中國記者介紹自己的戰績。目前,孫正義領導的軟銀公司旗下共有21家上市公司,在套現30億美元之後,軟銀公司持有的未兌現股票共值21萬億日元,約合230億美元。這當然不是全部,軟銀公司旗下的公司共有450家之多!

軟銀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於1994年7月22日募股,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111萬日元,經過連年送股拆細,現在每股相當於當初的1497股,也就是說,軟銀給參與首發的投資人帶來了15倍的收益。

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在今年2月份,軟銀的股價相當於發行價的90倍。而在1998年年底的時候,軟銀的股價還在發行價一帶徘徊,也就是說,在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年初的一年多時間裏,軟銀的股票共上漲了90倍!

孫正義本人持有軟銀44%的股票,在軟銀股票最火的時候,他的身家一度達到700億美元,直逼世界首富蓋茨(當時蓋茨的身家大約為780億美元)。

這時,一些以前說他是瘋子的人開始不無妒忌地說他運氣真好。言下之意是,如果說話人的運氣能和孫正義一樣地好,沒準也能撈個幾百億美元什麼的。

孫正義可不認為這全是運氣,他認為:“因特網是最安全的投資寶地。”他一直被稱為“日本先生com”。美林證券分析員估計,孫正義掌握了日本70%的互聯網經濟。投資多樣化的互聯網股票和複製美國的商業模式成為孫正義奇異的商業模式。在美國,孫正義控股了雅虎、E-Trade等著名網站,一般占20%-30%股份,由網站的創建者來管理。孫正義與這些公司合資成立日本公司,由孫正義絕對控股。他把美國的模式成功複製到日本。這種複製非常成功,雅虎日本進入後幾乎馬上就靠廣告盈利,因為無須品牌宣傳投入,市場也沒有出現競爭對手。雅虎日本成為日本85%上網者的門戶站點,他們由此進入孫正義的網絡帝國——提供玩具、圖書、音樂、舊車、金融服務等交易服務。在孫正義把Nasdaq引入日本後,不僅以60%股份控股Nasdaq日本,特別重要的是,給他投資的眾多電子商務網站提供了上市渠道。據悉,第二季開始E-Trade日本公司就準備在這個新建的市場上市。

孫正義不僅是投資與複製的高手,更是整合高手。在投資了150多家與網絡相關的企業後,形成了軟銀的“互聯網大家庭”,成員之間的業務合作就能產生促進作用。在日本建立Nasdaq市場,將至關重要的資本市場也整合進來。與傳統銀行、證券公司的聯盟也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整合傳統業務。整合使軟銀在競爭中更具優勢。美國《財富》雜誌認為,軟銀的最終目標就是成為純粹的控股公司。

企業家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獨到的眼光。什麼叫眼光?就是說能夠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賺錢機會。很多賺錢的機會,為什麼你不能夠發現,他能夠發現呢?因為他有企業家的眼光。

企業家眼光是指哪些方麵的能力呢?主要就是對市場的審時度勢通權達變:哪一個投資領域是好的?哪一個產品是好的?企業該怎樣應對市場變化?誰能夠首先發現了,能開拓市場,誰就具備企業家眼光。

企業家眼光是怎樣表現出來呢?能否準確地判斷市場走勢,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是對企業家眼光的考驗。獨到的企業家眼光可以看到一般人看不見的東西,比如:表麵價格背後的實質價格,低迷企業未來的前景……企業家的眼光意味著什麼呢?企業家眼光長短能決定企業的生命力,果斷有效的抉擇是需要以正確的眼光為依據的。這種遠見是一種企業家眼光,能看出實質價格。

互聯網的潛力現在很多人都看見了,但是,孫正義是第一個看見的,所以他成功了,並且,盡管互聯網經濟泡沫破碎了,他還是鍾情於互聯網,因為他在低迷中看到了未來的興盛。他的獨到眼光令他一次次的在互聯網的遊戲中取勝。

深思熟慮,找到自己的生意經1980年,23歲的孫正義回到日本。雖然他的目標很大,但他並沒有急著去做事情,而是花了1年多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說是“想”,當然不是呆在屋子裏神遊八際,他有更切實的做法:把自己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而後逐一地做市場調查。孫正義顯然是一個想法很多的人,他想做的事情有40種之多。對這40種項目,他全部都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做出了十年的預想損益表、資金周轉表和組織結構圖。每一個項目的資料有三四十厘米厚,40個項目全部合起來,文件足有十多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