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孫正義似乎麵臨更大的尷尬,他還必須回去向他的股東們解釋為什麼一個隻有5名學生員工的公司值那麼多錢。回到日本後,一切都如孫正義預料到的那樣,董事會上誰也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投資先例,都以為他簡直瘋了,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表態。最後孫正義也急了,“你們既然沒有人出來表態,那就由我來決定,但是如果你們反對這樣做,必須在今天告訴我不能投資雅虎這麼多錢的理由。”結果一天過去了,誰也沒有給孫正義打電話表示反對。
事後,孫正義也承認,從見到楊致遠那幾個年輕人開始,他就為他們大膽而新奇的想法所吸引,整個談判過程中他都處在一種“半瘋”狀態,孫正義的“激情”由此可見一斑。當年,孫正義半個小時之內,決定向隻有5個人的雅虎投資一億美元,短短2、3年時間,軟銀就有了幾十倍上百倍的收益,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對這個19歲就給自己掙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美元的人來說,他已經把自己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了互聯網的基石上。
現在,投資贏利模式清楚、有創業激情和技術基礎的互聯網公司是軟銀下一步投資的重點。針對互聯網行業目前低迷的現實,孫正義信心十足。互聯網企業現在股價處於低潮,孫正義認為這恰恰是軟銀投資互聯網的“第二次機會”。互聯網現在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恰恰是“故事”的開始。相對現在人們對互聯網企業普遍的悲觀低調,孫正義的話很給com們以鼓舞。孫正義用種一棵蘋果樹不能期望它當年就開花結果的道理來闡述自己投資互聯網的理念。“互聯網還是一個小孩子,”孫正義這樣說。他還說,準備再投資10億美元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看來,軟銀(中國)的大門不久就要被那些“有激情”、“有夢想”、“有遠見”的“三有”人物踏破了。當然激情最後還是要回歸於理性,對於越來越複雜的技術發展趨勢,孫正義認為,投資時聽取各方麵的意見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軟銀在投資一家技術公司時都會請一些專業人士作出判斷,“聽取不同的意見很重要,它們可以讓你發現自己看不到的某些方麵。”
對於企業家來說,激情或許是感性的一麵,但對於事業的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激情源於夢想:首先企業家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夢想是做一切事情的強大動力,有夢想才有可能激發自己的激情。激情發自興趣:要明白自己真的對什麼東西感興趣,否則,想一味的培養激情隻能是徒勞的,那是逼出來的壓力,不是激情。
激情促進投入:有了激情才會真正的被一件東西所吸引,才會願意不顧一切的去了解它,認識它,進而發展它。激情使人能夠忘卻其他,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所愛。
激情生成力量:激情有時可能不能做出什麼細致的分析,但它能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給你力量,讓你不害怕任何挫折,勇往直前。
激情配合理性:當然,有激情並不是,除了激情甚麼都不要,否則,就是過猶不及,在激情的驅使下,也要配合理性來正確決斷,進行選擇,這樣的激情才對企業家的成功起積極作用。
激情引發信念:一個人對一件事有了激情,並願意去做,就會形成自己的信念,不達目的不罷休,信念是成就成功的一個極大動力。
正如孫正義自己所說:“我不是天才,關鍵所在是要有激情,當你有一個強大的激情,而且工作重點非常明確的時候,你就可以變成專家了。你不斷地工作,因為你有激情、因為你找到了朋友,你一旦有了工作重點,你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事情就變得很容易了。”
心明眼亮就不糊塗
四年前,孫正義先後把36億美元投給了一家還沒有一分錢利潤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沒用幾個月,事實就讓人們開始轉而佩服他了。這家互聯網公司於1996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股價高舉高打,孫正義賣了手中股票的一小部分就換回了45億美元。
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門戶網站雅虎。雅虎的股價在今年初的時候一度達到250美元,而孫正義的平均成本大約為每股25美元。100倍的收益成為華爾街的一個經典案例,很多風險投資家都願意把它拿來給自己打氣。楊致遠回憶當時情景時仍感觸尤深:“我們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孫正義瘋了。在1996年3月,在一個新興公司投資100萬美元是具有相當風險性的。我並不認為孫正義是走了好運,實際上,孫正義目光長遠,看到了未來15、20年以後的前景。”今年春天的時候,當成群結隊的風險投資家扛著美元到中國來燒錢的時候,他們發現,向中國人解釋他們不是瘋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講孫正義投資雅虎的故事。雅虎隻是一個開頭,僅僅在過去一年裏,孫正義投資並成為其大股東的公司就達300家,這些公司清一色地與互聯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