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羅克的座右銘說:“在世界上,毅力是無可代替的;才能無法代替它,有才能卻失敗就是庸才;天才無法代替它,沒有報償的天才隻是個笑柄;教育無法代替它,世界上到處是受過教育的廢物;隻有毅力和決心才是無所不能的。”
天上不會掉下來蛋糕,隻有到市場中去挖掘,克羅克經營麥當勞的戰術就是做大顧客心中的蛋糕。
雷·克羅克創造了令全世界震驚的麥當勞奇跡,而他曆經艱難的創業史本身也是一個奇跡。麥當勞快餐已成了世界快餐業的同義語,而雷·克羅克的名字也成了麥當勞的同義語,令世人欽佩不已、感慨萬千。
提起麥當勞,可能是家喻戶曉。但是說到克羅克,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然而如果沒有克羅克,麥當勞也許至今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快餐公司,而不是麥當勞王國了。人們常說,麥當勞兄弟創造了麥當勞,而克羅克創造了世界名牌。1937年,狄克·麥當勞與兄弟邁克·麥當勞在洛杉磯東部開了一家汽車餐廳。由於他們製作的漢堡包味美價廉,深受顧客歡迎。雖然每個漢堡包隻賣15美分,但年營業額仍超過了25萬美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目。隨著汽車餐廳越來越多,經營也越來越亂。針對這種情況,麥當勞兄弟大膽進行特許經營,開始出售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1953年,第一位加盟者福斯以1000美元的價格購買到麥當勞特許經營權,在鳳凰城開了一家麥當勞快餐店。他得到的幫助除了新建築的設計、一周貨款和快捷服務的基本說明,其它什麼都沒有。無論在財務上還是在經營上,加盟店都完全依靠自己,當然沒有義務按照麥當勞的規定行事。
這種“大撒肥”式的經營方式,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許多麥當勞加盟店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漢堡包口味或者經營品種,嚴重損害了麥當勞的聲譽及其方便快捷的獨特經營方式。十幾家麥當勞加盟店的經營狀況普遍籠罩在失敗的陰影之中。這時,一位名叫克羅克的人找到了麥當勞兄弟。
發現機會,就要利用機會克羅克是怎樣成為億萬富翁,又是怎樣使麥當勞公司扶搖直上,成為全球性快餐王國的呢?
克羅克年輕時家境不佳,高中隻上了一年就休學了。他在幾個旅行樂隊裏彈過鋼琴,又在芝加哥廣播電台擔任音樂節目的編導。從1929年起,在隨後的25年中,克羅克一直從事推銷工作,先在佛羅裏達幫人推銷過房地產,後到美國中西部賣過紙杯。作為推銷員,他幾經周折,屢嚐失敗的滋味。克羅克後來回憶道:“在佛羅裏達推銷房地產失敗之後,我徹底破產,身無分文。那時,我沒有大衣,沒有風雨衣,甚至連一雙手套都沒有。我開車進入芝加哥穿過寒冷的街道回到家時,簡直要凍僵了。”
1937年,克羅克在一家經銷混乳機的小公司當老板。混乳機是一種能同時混合攪拌5種麥乳的機器。他經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衝擊,慘淡經營,生意尚能勉強維持。到了50年代,已達天命之年的克羅克,依舊是個小老板,眼看就要默默無聞地了卻一生。
但是,成功的機會對任何人都是均等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善於發現機會,並一抓到底。成功的機會可以從一筆買賣、一場交易、一項工作,甚至從一頓飯中獲得。1954年,51歲的克羅克正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抓住了他發跡的契機。1937年,有一對猶太人兄弟——麥克·麥當勞和迪克·麥當勞,因受經濟蕭條的影響,高中畢業後就不得不離家外出,從美國東海岸來到加利福尼亞,以尋找新的就業機會。他們開設過一家小電影院,最終卻選擇了經營汽車餐廳。1943年,通過對過去3年的餐廳收入的研究,他們發現,有80%的收入來自漢堡包,而非排骨。這一不經意的發現竟推動了食品服務業的一場革命。
於是,麥氏兄弟開始主要銷售這種每隻15美分的漢堡包,並對經營方式進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紙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務。這種獨一無二的漢堡包小餐廳經營方式大獲成功。1952年7月,美國餐廳雜誌以封麵故事形式介紹了麥當勞新觀念帶來的驚人成就。接著,麥當勞兄弟開始建立了連鎖店,並親自設計了金色雙拱門的招牌。到1954年,擁有10家連鎖店的麥當勞漢堡包餐廳,全年營業額竟達20萬美元。盡管如此,目光短淺的麥當勞兄弟並未意識到自己的發明具有極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