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性(2 / 2)

三、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講讀課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也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然而在教學時,由於某些文章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僅靠單純的講讀難以營造出良好的氛圍,這樣課堂就會變成一潭死水,學生盡是被動接受的機器。如果能適當地運用音響等電教手段,讓學生視覺、聽覺同時受到形象、生動、具體的感觀材料的刺激,這樣學生不僅很快理解教材的含義,而且易能觸景生情,產生共鳴。如在教學《威尼斯》時,因認識的差異,學生很難真切感受到意大利名城威尼斯那溫和明媚、美妙莊嚴的異國情調。我借助計算機輔助手段,先放一段“威尼斯遊曆”的錄像,然後配以優美的音樂和深情的朗讀,再將各個重點場景的精美圖片一一展現出來,學生對文章的景物描寫有了整體把握,在愉悅的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有效,取得很好的感知閱讀教學效果。

四、運用電教媒體,使內容更直觀有效

製作直觀有效的課件可使課堂教學密度增加,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製作不同的場景、對象,在40分鍾之內大大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並可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的新鮮感,使他們不至於因為不斷重複同樣的內容而感到厭倦。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教學“網”字時,屏幕上出現一張大大的網,慢慢地縮小,成了一個“網”字,此時無聲勝有聲,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教學實踐證明,直觀演示識字,學生的印象特別深,掌握的生字比較牢固,教學效果較好。

由此,適時恰當地應用電腦媒體設施,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興狀態,對學習產生興趣,更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有助於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看到“部分”,也能看到“整體”;不僅看到問題的各種表現形式,也能看到問題的實質所在。

參考文獻:

[1]楊舸.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江西教育,2002, (11):28-28.

[2]李玉宏.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成才之路,201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