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初探(2 / 2)

(二)設計多層次作業

加德納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擁有獨特的學習方式,擁有自己的獨特形勢。唯有設計多層次作業才能擴大知識,促進被忽視的智力開發得到重視,對學生主體潛能進行開發,綜合提高學生素質。由此在尊重學生、尊重個性差異的角度,應該讓每個學生在不同起點上,實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進而實現最優發展。從作業設計方麵而言,應切實做到有差異,多層次。

對一些具有學習困難症的學生,應適當降低作業難度,降低作業量,多做一些具有趣味性、簡單的、抄寫性質的作業。一方麵解決學生吃不了難題,另一方麵促進學生樂於學習,產生學習興趣。針對具有很強學習能力的學生而言,我們應在作業設計過程中進行拔高,多布置一些課外閱讀、語言文字積累、動手操作等方麵的作業。例如在選擇用“小朋友、燕子、柳樹、小草、田野、花兒、風箏”一組詞語對春天進行描繪的時候,優等生需要選擇所有詞彙,中等生選擇三到四個即可,後進生一個就行。這種方式,切合所有學生能力,真正做到多層次。但在教授過程中,教師須認識到,沒有差生,隻有差異。必須尊重每個個體,幫助能力不同學生,通過不同訓練,讓學生探究、汲取、認知知識。

(三)設計開放性作業

新課改曆年致力於學生綜合發展。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將學生設置在一個開放、動態學習環境中,提供綜合、多元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根據蘇教版教材和一二年級學生特點,設計了一下幾種開放性作業。

續寫。學習完課文之後,引導學生合理想象,進行續寫,進而鍛煉學生的口頭、書麵、想象能力。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課中,讓學生發揮想象續寫狼有沒有吃掉小羊?小羊得救了嗎?小羊是怎麼得救的?

繪畫。學習完課文之後讓學生將學習的內容以自己的理解方式繪畫下來,進而促進學生理解,強化記憶。例如在學習《小池塘》一課後,可讓學生畫一畫心目中美麗的小池塘,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觀察。為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能力,可以讓學生觀察細微的事物。例如在課文《春到梅花山》的學習後,可以讓學生觀察春天開花的植物是什麼?並在學校花園中種下植物,讓學生觀察哪種植物會在春天中最早發芽,生長狀況又是什麼樣子的?

查閱。時代的發展,導致學生們學會了上網。信息化時代帶來大量信息,也讓學生學習更加多樣化。由此作業設計中可以增添部分“信息收積類”作業,讓學生上網搜集資料,定期進行交流反饋。例如在《黃山奇鬆》文章中,讓學生搜集黃山的介紹資料、風光圖片,並實現信息交流,讓學生了解更多關於黃山的信息。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

生活也是一種教育,生活包含了教育。作業作為教育的延伸,應該是生活的外延。布置的作業應該同生活有所關聯。讓作業轉變為語文和社會生活的關聯,作業呈現社會化、生活化發展態勢。由此可以設置一二年級力所能及的生活作業,例如幫父母洗腳,幫父母掃地。作業過程中觀察困難,思考如何克服,整個流程父母的態度,所說的話。並可以讓學生將這一事件寫成作文。

當下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交際能力,並很少為其他人照相,由此可在母親節時期,布置生活小作業,讓學生為父母獻唱一首歌,或承擔一些家務,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兒做到尊敬長輩,關心他人。

小學語文作業作為教學的延伸,實行優化設計,可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交流時間,豐富課餘生活,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對於低年級學生在作業布置過程中,應做到精心設計、層次多樣、趣味性、開放性等特征,進而在改進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教育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文婕.中高年級小學生語文作業問題與實踐探索[D].華東師範大學,2006.

[2]籍學昌.閱讀也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J].教育教學論壇,2011(07).

[3]曾潔.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2.

[4]周文君.成功智力理論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D].山東師範大學,2013.

[5]徐薛琴.關注生命 走向智慧——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例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4).

[6]任敏.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施[D].南京師範大學,2008.

[7]彭曉霞.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及實施[D].四川師範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