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熠老爹一邊用菜刀切著羊肉,一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做皇帝那陣子,有個叫安祿山的胡人叛亂了,叛軍勢如破竹向京城長安襲來,唐玄宗黔驢技窮,帶著楊貴妃兄妹西逃。
兵至馬嵬驛,三軍不進,要求殺死禍國殃民的楊氏兄妹,宰相楊國忠被軍士當場殺死,唐玄宗見大勢已去,隻好賜楊貴妃黃綾讓其雞頸。
楊氏兄妹死後,唐玄宗逃往四川,可安祿山的叛軍並未清除幹淨,新登基的唐肅宗向大食借兵,大食就是今天中東地區阿拉伯諸多國家。
唐肅宗至德二年,唐朝軍隊與借來的大食軍隊從涼州、鄯善出發,一舉平息安史之亂,大食軍士平叛有功,獲準駐紮長安城裏。
大食兵行軍打仗時常帶一種叫飥爾木的幹糧,類似新疆人的饢。行軍打仗曠日持久,士兵攜帶的飥爾木常變幹變硬難以下咽,他們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湯食用,這就是羊肉泡饃的雛形。
隨著大食兵和當地人的交往日甚,飥爾木的製作方法也從軍營傳播到市井,久而久之就形成今天陝西穆斯林群眾的主要食物之一飥飥饃。
一千多年來,經過陝西人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羊肉泡饃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麵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成為一道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厭的絕佳美食。
羊肉泡饃有幾種做法,西安、寶雞人吃的羊肉泡饃叫羊肉燴餅,肉煮七成爛,然後用小鐵鍋燴炒。扶風、岐山一帶吃的是清湯羊肉,饃是起麵鍋盔。
周熠老爹把羊肉泡饃的故事講完,司馬琳直呼過癮,說他的口水早就流下來啦!
周熠老爹笑道:“老漢今日破例,做兩樣羊肉泡饃,一種是羊肉燴餅,一種是清湯泡饃!”
大家正在這壁廂說著話,周熠枝端上來熱騰騰的鍋盔。
鍋盔分兩種,一種是發酵後的麵粉做成叫起麵鍋盔;一種是沒有發酵的麵粉做成叫死麵烙餅。
恢複常態後的周熠枝高挑婀娜,笑容可掬地詢問諸位要起麵鍋盔還是要死麵烙餅。
這一詢問,把路子霖四人給問住了,路子霖笑笑:“起麵鍋盔和死麵烙餅有甚麼講究?”
周熠枝說:“起麵鍋盔直接把饃掰碎,盛上羊肉澆上湯即可;死麵烙餅要多一套工序,將肉、湯、餅放到小鍋裏燴煮後方可食用!”
司馬琳笑得山響:“這麼複雜的程序,那我是吃鍋盔呢,還是吃烙餅……”
大鬆錘了司馬琳一拳:“你問誰?自己有沒有主意?愛吃啥吃啥!”
張耳食道:“簡單來說,起麵鍋盔就是清水羊肉,死麵烙餅即為羊肉燴餅,爹爹您說是不是?”
周熠老爹正在大鍋旁支起小鍋燒羊湯,聽張耳食詢問,接上話道:“食娃子說得對,沒見我支小鍋燒羊湯嗎,就是要做羊肉燴餅啊!”
二撲笑笑:“那我吃羊肉燴餅,老師年紀大了,吃清湯羊肉最好。至於司馬和大鬆,他們想咋整就咋整!”
不過最後大家意見統一,都吃羊肉燴餅,至於起麵鍋盔,張耳食提議,留在後麵喝酒、吃菜用。
壽光山莊洋溢著熱烈歡快的氣氛,這是張耳食來草原後第一個多人歡聚的場麵,也是張耳食逃離北京生物工程大學後第一次和老師、同學團圓。
張耳食很激動,將不久前從圓度城周大炮那裏拎來的幾瓶西鳳酒用牙齒咬開瓶蓋,倒進路子霖幾位麵前的土碗裏,說:“路老師、司馬、大鬆、二撲三個哥們,耳食今天借地主之宜招待大家,我們也學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鍋吃肉,來,幹杯……”
給讀者的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