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方丈敗退(1 / 2)

本悟嘖嘖稱奇,驚異稱讚道:“燃木掌法,師兄果然練就,看來此功爐火純青,遙空燃燈,已然令人自歎不如,師弟認輸。”

本相似乎並不接受,心想自己炫耀一門絕技,足以讓方丈更激鬥氣,沒想到竟然不上當,又氣又惱地罵道:“少奉迎老衲,你幾許深淺,我會不知,你忸怩作態,既不是來打架,又不直言其事,到底意欲何為?”

本悟搖首苦惱,哀聲歎氣,聲淚俱下地道:“師兄啊,每每我心感厭煩,一有想不通的事便來你這裏訴說一番,聊以遣懷,意表沉鬱,實是我這方丈罪衍深重,無顏麵對眾位前輩,更加對不住眾位同門。”

本相火爆的性子,本欲出手,作出了個“開天辟地”欲向本悟使去,此是“袖裏乾坤”為數不多精妙招式中的一記重手,沒想本悟全無鬥誌,一絲也不把生死為難放在眼裏,竟自老淚縱橫,潸然淚下。本相又是失望,又是無可奈何,這場比試已然不了了之,就此作罷,拂袖掃興地直斥其非道:“都一把年紀了,貴為一派掌門方丈,哭哭啼啼成何體統?有什麼事找觀、心、性、根、無、參、怖等幾位師兄弟商議啊,來找一個侍奉起居、掃地打水、做飯澆菜的老和尚是何道理?你這個方丈真是”

本悟抽泣道:“貧僧也不想的,但寺內高深至寶遺失,直壓在心底多時,不敢向其他首座主持知曉,生怕”“什麼?到底丟失什麼,你居然恁地糊塗,可曾追回?”本相聽聞這一訊息也不由驚駭惶急,足見對其事絕非尋常瑣事相提並論的,忍不住連聲追問,似要為少林寺分憂解難。

本悟唯有坦誠相告,不再隱瞞,續續道來:“兩年前,寺內的兩部武學至寶盡數流入寺外我貴為方丈主持,定然焦躁不安,惶恐寺內武學秘籍遺入世間,定會為天下武林帶來空前絕後的浩劫。此事也關乎著大宋的命脈,想我大宋北有大遼,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南有大理,強敵環伺,虎視眈眈,大遼強占燕雲十六州至今未還,隨時大軍南下;西夏近來年年滋擾我邊境,燒殺搶掠,殘害百姓,致使兩國用兵,牽連蒼生疾苦,多少老少妻兒喪身,多少黎民家破人亡;我少林寺所藏武功秘笈乃是中原武林正宗,一旦流失傳外,讓番邦夷狄之輩攜之而去,在軍中人人習練,敵長我消,大宋現下式微,皇帝昏庸,奸佞當道,實是後果不堪試想,每念此事非同小可,貧僧罪孽深重,將少林寺推入萬劫不複,現今內亂普定,蒼生稍有寬鬆,怎敢讓天下人再陷刀戎。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本相聽他坦誠天下大勢,將一切都稱述得後果不堪,少林寺雖與世無爭,但行俠仗義乃是習武之人共同的氣質所在,怎敢置身事外?但似乎本悟的話中帶著極重的刺,語帶雙關,頓然氣怒道:“怎麼?你可懷疑是老衲竊取了武學秘籍,真是可笑,老衲竟連丟的什麼拳經秘籍也不得而知,何談偷盜之說?”

本悟搖首,言語平和地道:“貧僧覺不敢懷疑師兄,這麼多年來幾乎一遇解不開的心事便向你述說,可謂是彼此心照不宣,深感對方的脾氣,依師兄孑成一派的孤傲脾氣也不會將《易筋經》、《洗髓經》放在心上的”

“什麼?竟然竟是兩部頂級修習內力的經書,有著少林根基命脈著稱的兩大武學至寶,若是有人窺破其中秘密定是遺禍不小,而各國亦有癡迷武術的高手,你真是我等的好方丈啊。”這句話自然不是出於真心誇讚本悟,相反是譏誚冷嘲,心想他此時侮蔑,也找個討回顏麵、大占便宜的機會蓄意令這位方丈難堪。

李嘯雲一聽到《洗髓經》時,全身頓然寒毛冷噤,機靈顫抖,暗忖道:“難道我偷習武功之事令他們察覺?還得知《洗髓經》這部秘籍正在我身上?我現在該如何是好?是不是將經書換回少林寺?”一想到自己的劣跡,少林寺內高手如雲,人才輩出,要是找個合適的機會雙手奉上這部武學至寶,於己於少林寺都是件功不可沒的恩功大事,若不然強行索回,單麵前這兩位高僧足以立斃自己於掌下,還談什麼癡心妄想,卻又躊躇不定,懸而不決,上述的武功極其令人如癡如醉,欲罷不能,何況剛初窺門徑,更是難將它舍棄,哪有到嘴裏的肉食拱手讓人的道理。一時之間又不知該怎麼取決才是,棄之不舍,用則擔憂,忐忑不安。

又聞本悟道:“師弟絕不敢懷疑師兄,與其說是兩部,倒不如說是《易筋經》暫借與一名德才兼備的高人,想來也是為急難行義之舉,至於《洗髓經》卻是丟得太過離奇,至今貧僧仍是查不出絲毫頭緒來,所以才來稟明師兄,望你指點迷津。”

本相對剛才的嫌隙未消,定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道:“你方丈的事怎敢與我這寂寂無名之輩分享,老衲何德何能,敢當大任,《易筋經》是你自己贈予周侗,是不是如今反悔,想假逞我手,向這位俠肝義膽、義正嚴烈的英雄索要?你既顧惜顏麵,也隻好由我代勞。”

本悟卻矢口否認,道:“師兄誤會,周老英雄乃是心係天下蒼生為重的大英雄、大豪傑,我輩中人效範爭先,亦不足以觀瞻其衣角袂邊,恭敬還來不及,怎敢無禮?何況如今天下重道輕釋,聖君更是好金丹長生之術,少林地位如同危卵,周老英雄也算是行俠仗義,揚我少林威名,貧僧再墨守成規,亦不能當這出爾反爾,反複無常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