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少林寺武僧之中入門必定想通相似、好比現代人學習“九年製義務教育”一樣沒有什麼文理之分,但一過分水嶺,個人愛好和特長的不同,自然就有善於發掘自身之長,避免自身弱點和短處,而修適合於自己的課門;少林寺之中亦是如此,除方丈能修習少林鎮寺至寶——《易筋經》外,餘下首座執法、弟子均不限修煉,隻是少林武學注重年深日久、純熟精進,一項武功所花的時間與精力極有耗損,令習練之人沉侵其中,愈發難懂,所以常常難以達至瓶頸,在少林寺稱之為“武學障”,因人而異,所掌握的精髓要旨也故而不同,加上悟性慧根大相有異,自然做專的絕技各有千秋。
少林寺自達摩祖師在中華開創禪學以來,後世尊其為禪宗初祖,慧可乃二祖,然身具七十二絕學於一身者獨達摩祖師一人,後人無法兼備,想來正是相應的宏博佛法,曠古絕倫的修為智慧,難相對立,所以無法逾越此屏障。最多者是五代末北宋初年一位高僧最多身具二十三項之多,已然是曠古絕今的不世奇才。在少林寺的曆史上餘下者身具五六項、或十餘項不等,足見少林絕學之難,根基甚實。
本悟不料這位武癡一樣的師兄竟練武成癖,幾乎愛至無以複加的地步,說是切磋比試,不惜與自己比拚個高低輸贏,一上手便以淩厲剛猛的“寂滅抓”相對,差點掉以輕心被其擊中,口中說道:“本相師兄,這寂滅抓真是侵淫無度,所悟獨到,本悟難望其項背,貧僧也不敢客氣,如此得罪了。”話音一畢,一掌呼出,便是“般若掌”一記“弘法渡厄”與之相對,一來是回應本相,以示尊惟,若是以羅漢拳中的“禮拜如來”反倒是更激本相那副好勝自負的性情,有些輕視於他,顯得於禮不合,二來本悟年輕時乃是般若堂首座,平生習練頗有心得,自然是發揮其所長,以柔和掌力對付,不願傷了彼此的同門情誼。
本相被他激的氣憤難平,心想這位師弟貴為掌門,功力自不再自己之下,卻言語相諷,蔑視自己,枉然自己還對他客氣遵淳,怒目圓睜地道:“本悟掌門師弟,你何不以近年來潛心修煉的絕學悉數抖底,在老衲麵前還要藏拙,偏巧用般若掌來侮辱小視麼?當我這般輕易打發?你若自負清高,休怨老衲出手無情傷了你的姓名隻怪拳腳不知輕重。”
本相再也不以“您”相稱,想來定是禮尚往來的客氣,他人敬己一尺,我便敬人一丈,既然話已挑明,出言無狀,下手定然毫不容情,勢別要與他比個高低勝敗才能罷休。說話之間朝本悟胸前大穴“膻中”、“神封”、“鳩尾”三處要害抓去,使出了“寂滅抓”中的連環凶狠淩厲的殺招,出招之快,毫無滯止猶豫,活脫一個張牙舞爪的魔爪齊齊抓向對手,不論是誰,絕不空手而回,而且黑夜深沉,屋中沒有半絲微亮光線,本相既能穩準狠,亦能使得純熟瀟灑,雖負氣之下,情緒急躁,亦能克製,不被氣憤衝昏了頭腦,穩神定氣;黑暗之中,伸手不見五指,出手之快,認穴之準,恐是生平聞所未聞;大覺這位師弟方丈,毫不把自己瞧在眼裏,出言數落不計,還以“般若掌”這類功夫應對,視為小覷自己,自然不再跟他客氣留手,將“大鵬降世”、“孔雀開屏”兩記重手相擊,足見他的瀟灑自如,隨心所欲。
本悟突感身前胸口一股威力異常的勁力撲來,哪敢怠慢疏忽,右手拂袖,使出一招“如封似閉”緊合命門要害,護住正麵大穴,不待這位師兄得手,一招一式中大顯他的宏博佛法,慈悲心懷,蘊含著深厚綿柔的內力,來化解本相的一招一式,出手之間無聲無息,遲凝緩慢,卻也飽含著他曠達的胸懷與慈悲之心,眼看本相的殺招徑直撲向胸前,眨眼之間便要險象環生,受傷敗折,連本相都滿以為這個本悟會為自己的自滿輕敵而付出慘重的代價,為之念念不忘今日此時的教訓,吃虧懷愧,沒想到一股柔和無窮的力道,竟將自己的抓力消散與無形之中,雙手手腕處的“列缺”“內關”上一麻,招數由而大失準頭,盡數落空,心底不由直涔冷汗,恍惚驚詫。
本相暗罵道:“原來如此,差點忘了此節,既然貴為方丈,武林之中誰人不容忍三分,禮敬三分,堂堂武學泰鬥的掌門當家之人,沒有過人本事,豈敢久立江湖高手之列,這天下第一雖輪不到此人,卻也是習武之人朝思暮想的對手,更何況他有《易筋經》這等化腐朽為神奇的內家至寶,有著化石點金之效,尋常武功,經過淳厚內力相輔,自然是一等一的功夫,我竟忘了這一茬,真是在此呆久了,連腦瓜都變得不靈光了,還大言不慚,貽笑他人,可謂是井底之蛙了。”一陣心驚肉跳之後,變得沉翳應著許多,未想出相應之策,不敢妄動出手。
本悟口中念偈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師兄,你的寂滅指恐怕寺內師兄弟中當屬你為第一,無人敢與之相較一二,但為何連交手幾個回合,竟是徒勞枉然,你道是何因?”本相竟不領會,本悟餘音一頓,心神自是沒有剛才應著,辯知方位後,一記“神魔寂滅”先以左手凝指成抓攻向本悟左身的周大要害,心中既明這位方丈師弟無論在武學、禪理、智慧上都有著超乎尋常的悟性,所以入了佛門,法號以“悟”字命名,自然是推崇首肯他在諸多方麵的悟性之高,這一招自然不能令他立顯敗象,自己的右手卻有著後發先至,出其不意的神效,這“神魔寂滅”太過威力霸道,佛門中人本以慈悲佛法渡世濟人,比武鬥勝往往是留有餘地,更心存善念,勸人皈正,那有殺機甚重的淩厲無匹,多則出手時出招不出力,但本相習武成癡,竟將少林絕技發揮至淋漓盡致,凸顯威力神效,否則這場比試也終究打得不順心,趁早罷手止鬥,倒與尋常武林中人比試別無二致。右手也是五指成抓,箕張如鉤,真像用镔鐵打造成,這就是一手為神,雍容典雅,柔和萬道;一手為魔,詭譎邪惡,懾人心脾。蘊含的勁力也是一柔一剛,一正一邪,一陰一陽,神魔寂滅,萬法朝宗,普入正途,威力自然是剛猛無敵,遇神魔不懼,弑殺修成正果,這招又是寂滅抓的精髓所在,本相在此招上修煉四五十年的功力,早就純熟了然,而這一招更是不敢輕易示人顯露,原因是未遇真正的對手,而今也正是驗證威力,見識數十年來的苦修結果,盡數向本悟身上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