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定位研究叢書》的前三本書《定位地圖》、《定位案例》、《定位故事》都沒有寫後記,是模仿國外的著作體例。這本書寫完後,總感覺有話要說,隻好寫了這篇後記。
推遲近一年的書稿終於完成了,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也算是國內奢侈品營銷方麵較早的一本專著了,還是感到一點寬慰。最近幾年,自己的一些研究計劃很少提前或按時完成,總是拖延,一是由於自己教學和科研任務有增加的趨勢,包括高級經理培訓項目的增加和EMBA的新開課;二是社會工作也難以減少,諸如學院中國零售研究中心的日常管理,商務部相關內貿政策的討論,以及大學百年校慶的營銷籌劃等都是不能也不應該推脫的;三是由於自己已過知天命的年齡,雖然身體健康,但是體力和精力遠不如從前,效率變低。因此,能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時不時看到自己的成果,還是件挺高興的事。
當我完成書稿寫這篇後記時,學院正處於寒假假期,靜悄悄的,讓人感到有點寂寞和孤獨,但是這種難得的寂寞和孤獨,有時真的是一種享受和奢侈。其實,這本書稿的草稿在2009年暑假就已經完成,但是總不太滿意,由於雜事耽擱一直沒能騰出時間來修改完善。伴隨著一場罕見的大雪,寒假來臨了,給了我靜心修改的機會。我每天早晨從家裏步行30多分鍾來到校園,學生回家了,校園沉靜了,車子沒有了,有時走在校園的主幹道上,前後一看就我一個人,偶爾會聽到喜鵲的鳴叫聲,挺享受的,靜心並且洗耳。能在春節前寒假的這些日子靜下心來一點點地修改我的書稿,感覺很愜意,也很自豪,自己沒有辜負時光,也沒有辜負那些選擇自己的人。
在這些日子裏,十分感激清華大學清芬園餐廳的師傅們,我常常早晨6:30就進了食堂,有時就我一個人,但是次次都能不用等待就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就像清芬園是為我一個人開的一樣,我不禁感慨:清芬園真好,清華大學真好!從而想到北京真好,中國真好,社會主義真好!有時特小的一件事,往往讓人感慨很多,就像石塊落入水中產生的漣漪一樣,不斷延伸,一直延伸到不相幹的勁頭。
說來奇怪,研究了幾年的時尚和奢侈品,像女孩兒一樣閱讀了大量的時尚類雜誌,也參加了諸多的北京、上海和巴黎的時尚活動,但是我自己一直也沒時尚和奢侈起來。時尚是一種流行,當時尚真正形成時,就標誌著時尚的死亡,它是短命的,要時尚,就得追;奢侈品是長命的,但長命的奢侈標準是社會給你劃定的,要奢侈,就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適應別人的標準。無論時尚,還是奢侈,對於不喜歡或喜歡而沒有條件的人來說,都很累、很苦、很煩。
其實,最牛的人,是那些懂得時尚、奢侈而不時尚和不奢侈的人。我崇拜考古學家,他們懂得文物卻沒有收藏文物,這需要何等的定力呀。當今社會,就是誘惑太多,誘惑太強烈,而人的定力一天天在衰退,結果突破了自己的爆點或極限,病了,哀了,拘了,死了,玩兒完了。
我喜歡時尚,也喜歡奢侈,但我不想時尚,也不想奢侈,隻想把自己對時尚和奢侈的喜歡變為沒有止境的對其學習、思考和研究的行動——這就夠了!
幸福是一種感覺,源自心態,時尚和奢侈何嚐不是如此呢!還是過好每一天吧,這豈不是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的最大奢侈嗎?
李飛
2010年2月8日
感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舜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