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腹腔鏡下卵巢打孔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的臨床價值分析(1 / 2)

腹腔鏡下卵巢打孔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的臨床價值分析

臨床探討

作者:潘彩萍 潘琦文 黃曉燕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對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臨床療效及並發症。 方法 回顧性分析44例接受手術治療的PCOS所致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治療。比較患者手術前後激素水平及術後排卵、妊娠率、流產率。 結果 患者術後血清FSH升高,LH、LH/FSH、T較術前明顯下降(P 0.05)。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使用腹腔鏡下多囊卵巢打孔術。應用諾道夫電視腹腔鏡,用直徑0.1 cm的電凝針,在月經幹淨後3~7 d手術。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在臍部上緣作一長1 cm的切口,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注水試驗證實進入腹腔後連接氣腹管,充氣形成氣腹,腹腔壓力12~14 mm Hg,置入鏡體。在左右下腹部兩側各作一個0.5 cm的切口做為操作孔,放入手術操作器械。腹腔鏡下全麵探查盆腔各髒器,特別注意雙側卵巢、雙側輸卵管,觀察有無粘連及結構有無異常,如發現輸卵管粘連、傘端閉鎖,可先行粘連鬆解,恢複輸卵管正常解剖結構,必要時做傘端造口成形術。觀察卵巢表麵,用電凝針在電視腹腔鏡下於雙側卵巢表麵的卵泡中央均勻打孔,根據術中卵巢及卵泡實際大小,每側打孔6~10個,孔距約1 cm,孔徑約2~4 mm,穿透皮質層約3~4 mm,見卵泡液流出,電凝功率為30~40 W,電灼操作時應用生理鹽水衝洗,電灼時間約1~2 s,以無流血為宜。術中同時行子宮、輸卵管美藍通液,了解雙側輸卵管通暢情況,術畢生理鹽水衝洗盆腔並吸淨,術後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3 d。

1.2.2 觀察指標 術前月經的第2~5天抽血測定LH、FSH、T及E2;術後於再次月經9~11 d行B超監測排卵,同時指導受孕。術後第1次月經第2~5天上午9~11時抽血複查性激素;術後隨訪觀察1年以上,監測記錄患者月經恢複、排卵、妊娠及流產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0.05)。

2.2 患者術後療效指標

本組患者的術後自然排卵率88.6%、妊娠率70.5%,而流產率9.1%。

3 討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婦科臨床上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其內分泌異常主要表現為高黃體生成激素和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內雄激素含量過高,不同發育階段的未成熟卵泡過量堆積,導致卵巢囊壁增厚及不排卵[4]。以往其主要的治療方法為卵巢楔形切除術,缺點是創傷大,術後易導致卵巢早衰等問題,現此法已經基本不用。應用促排卵藥物治療總有效率為80%左右,約有15%~20%的患者容易產生耐藥,而且容易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5]。另外,多胎妊娠的發生也相應增加。

3.1 治療機製

卵巢打孔術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伴不孕的常用手術方法,其治療原理是經過多囊狀態的卵巢打孔使卵巢組織受到破壞,導致卵巢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降低雄激素水平,減少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降低雌激素水平之後,又可以刺激下丘腦啟動正負反饋調節,影響腦垂體LH及FSH的分泌,使體內的內分泌狀態發生改變,促使優勢卵泡的發育,利於排卵[6,7]。腹腔鏡下卵巢多點打孔術具有微創、創傷小、術後恢複時間短、術後很少發生粘連、可防止粘連引起的輸卵管性不孕的優勢,且該手術治療避免了藥物對卵巢的過度刺激綜合征和多胎妊娠的發生[8]。本文采用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通過對比手術前後卵巢激素水平變化情況,結果術後患者血清LH、LH/FSH、T均顯著下降,患者手術前後相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