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膀胱穿刺造瘺術在大前列腺電切術中的作用評價(1 / 2)

膀胱穿刺造瘺術在大前列腺電切術中的作用評價

臨床探討

作者:慕剛 王法 侯奕 張晶宇 羅金玉 紀鵬飛 李書劍

[摘要] 目的 評價膀胱穿刺造瘺術在大前列腺電切術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將本院2010年~2012年100例前列腺重量> 60 g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膀胱穿刺造瘺組和非造瘺組,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膀胱壓力、手術前後血紅蛋白、血鈉的變化,分析兩組的手術安全性和效果,評估膀胱穿刺造瘺的應用價值。 結果 兩術式的手術時間、術中膀胱壓力、手術前後血紅蛋白和血鈉的變化相比TURS發生例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膀胱穿刺造瘺能降低膀胱壓力,保持衝洗液引流通暢和手術視野清晰,能減少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在大體積TURP術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膀胱穿刺造瘺;前列腺電切術;前列腺增生症

[中圖分類號] R6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3-0157-02

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已成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療的金標準。隨著電切設備和手術技術的成熟,傳統的開放手術越來越少,TURP 並發症也明顯下降,但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綜合征(TURS)仍有 0%~10%的發生率[1]。我院自2010年起對50例前列腺重量> 60 g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TURP術中采用膀胱穿刺造瘺,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2010~2012年行TURP的、前列腺重量>60 g的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膀胱穿刺造瘺組和非造瘺組。患者年齡 65~83 歲,平均 71.9 歲。術前常規行肛診,彩超測量前列腺大小、重量,查血PSA,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兩組年齡、術前前列腺重量、PSA值、血清鈉及血紅蛋白比較。

1.2 方法

兩組術前準備和術後處理相同。手術由同一手術組完成,體位采取截石位, 先經尿道置入電切鏡了解情況,造瘺組采用腹正中線恥骨上兩橫指處膀胱穿刺造瘺,穿刺針為16號針。術中衝洗液為5%甘露醇,衝洗液高度為恥骨上60 cm,術中監測膀胱壓,術中1 h常規呋塞米20 mg靜推,術後1 h測量血離子及血常規,術後連續衝洗24 h,保留導尿管5~7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膀胱壓力、TURS發生例數、術後血鈉和血紅蛋白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膀胱壓力、TURS發生例數、術後血鈉和血紅蛋白變化,與術前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 P 0.05),

3 討論

TURP 術因手術創傷小、術後恢複快、住院時間短的優點,已成為治療前列腺增生的金標準術式。有學者認為前列腺重量 60 g以下、平均手術時間 1 h 以內是TURP 的適應證[2]。但隨著電切設備和手術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前列腺重量>60 g的患者,采取了TURP 術式的治療。手術時間延長,手術並發症也隨之增加。TURS 是 TURP 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3],手術時間過長、術中膀胱壓力過大、前列腺包膜穿孔、術中出血大量靜脈竇開放,引起衝洗液吸收增多,被認為是TURS 發生的主要原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