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破譯服從的密碼(1 / 1)

在很多中國人的概念中,服從就是“對的就服從,不對的就不服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服從是無條件的、指令下去第一時間按指令去行動。

“對的就服從,不對的就不服從”存在判斷標準上的錯誤。這種觀念無異於宣告你比你的上司更具判斷力,而且你使用的判斷標準其實就是你自己的標準,而不是主管的標準。

反過來說,如果以你的標準為準,也就等於承認你的判斷力比你的上司還好,所以上司的判斷不算數,要以你的判斷為準,所以“對的就服從,不對的就不服從”。而實際卻不然。

1、服從麵前沒有麵子

服從要強調的第一點就是——服從麵前沒有麵子。麵對上司,要理由少一些,行動多一些。

一些企業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一些主管接受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不是一趟就跑去把事情做了,而是先要想一想,要讓交代任務的人先走開,似乎是要留下一段時間讓自己想想。其實,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好麵子。馬上去做顯得自己好像很閑一樣,實在不能丟這份麵子。

這種情況在部隊裏決不會出現,部隊裏說立正就立正,向右轉就右轉。一個命令下去,第一時間就要展開行動。

實際上,在服從麵前沒有麵子。

2、服從要直截了當

服從還要講求直截了當。就像有人戲說在家怕老婆的人在政府、在企業裏才能當官,這個觀點其實有其非常正確的一麵。因為“在家怕老婆”意味著對老婆總是恭敬不如從命,對老婆惟命是從,怕老婆的具體表現就是老婆一句話能讓他跑得飛快。

如果在家能怕老婆,可能這個小夥子或者這個男人能夠放下麵子,而且做事直截了當。事實上,企業需要這種直截了當的、沒有阻力的傳遞過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或者指標,是管理效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3、先接受再溝通

先接受再溝通也是服從的一項要求。

這項要求主要針對那些馬上推辭命令的人。當主管在會議上宣布一項工作或者安排工作的時候,如果你馬上就列出一堆理由證明你有多大的困難,這個時候的你必然是不受歡迎的。這不是一種好習慣,任何領導都不喜歡。

最好的做法是不管你覺得有多大的困難,先把分配給你的任務接受下來再說。如果真有什麼困難,可以在會後去跟主管溝通。之所以不要在會議上提出反對意見,首先是因為主管的工作是成係列的,你這裏隻是其中的一環,不能因為你這一環影響到主管工作的推進;再者,主管將任務指派給你,這裏麵包含了他個人的判斷,而你認為會有什麼困難,那隻是你的判斷。

4、馬上按指令行動

馬上按指令行動體現的是一種服從的精神。就像軍隊裏的士兵一樣,人隨命令而動,不能有一時一刻的延誤。比如,主管責備下屬一張采購單都會寫錯,下屬應該馬上承認錯誤並且馬上改正錯誤,這就叫“馬上按指令行動”。

總而言之,服從對任何組織來說都至關重要。沒有服從精神的組織,隻能稱之為“烏合之眾”。管理者要認真地、不斷地檢討自己的組織,磨員工的服從意識,才有可能遠離烏合之眾,走向一個真正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