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三九帝國夢:一個人的獨舞(1 / 3)

引言

假使你不知道“中藥教父”趙新先,你一定知道三九集團。毫不誇張地說,三九集團在中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所生產的三九胃泰、三九感冒靈、壯骨關節丸、正天丸、皮炎平等迄今為止仍是市場上長盛不衰的中成藥,也成了很多人家裏的常備藥。在趙新先的一手締造下,三九旗下擁有三個上市公司,最龐大時擁有600餘家子公司,其產值甚至做到了上百億元,可謂構築起了一個強大的三九帝國。然而,這個帝國神話終究沒有能夠長期地延續下去,雖然它的版圖越來越大,但績效卻每況愈下。由於其“君王”的盲目擴張和獨斷統治,三九集團逐漸走向了衰敗。最終,整個“王國”債台高築,被迫重組,趙新先本人也身陷囹圄。

回顧三九帝國的興衰史,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昔日的業內龍頭在三次擴張中的戰略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失誤。然而它的衰落並不僅僅是盲目擴張而導致失敗的簡單故事,究其本質,是由於整個集團從決策到執行再到監督的內部管控中存在著嚴重問題。

三九帝國的興衰史

趙新先開創“三九王國”

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男主人公白景琦獨自一人來到濟南,靠著自己研製的幾味藥方起家並最終打拚出了一番輝煌事業。這樣的傳奇人生讓很多人羨慕和感慨,然而,它並不僅僅會出現在電視劇中,在現實生活中,三九帝國的締造者趙新先也演繹了一出類似的傳奇故事,他也被賦予了“中藥教父”的稱謂。

1985年8月,時任廣州第一軍醫大學下屬南方醫院藥局主任的趙新先帶著軍醫大學貸給他的500萬元借款和自己參與、曆經十餘年時間研製出的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在深圳筆架山上創辦了南方藥廠。那一年,趙新先43歲,充滿了創業的激情。他親自率領著從軍醫大帶出來的5個年輕人,開荒拓地。憑借著軍人特有的吃苦耐勞和艱苦奮鬥精神,他們終於在茅草叢生的筆架山上建起了自己的廠房。他甚至擅自把蓋職工用房的錢全部拿去添置新設備,終於成功地建成了中國第一條中藥自動化生產線,開發了一個純中藥複方衝劑“三九胃泰”。

創業伊始,趙新先狠抓銷售,不但親自穿著軍服到各大城市作報告,還斥巨資在廣州市400多輛出租車上安裝頂箱廣告,並請著名電影藝術家李默然為產品做電視廣告。果然,他的努力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辦廠第一年,南方藥廠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1100萬元。不到三年的時間,藥廠的產值就達到了18億元,成為當時國內知名度最高、贏利最好的中藥企業。這之後,趙新先又利用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產品:壯骨關節丸、正天丸、皮炎平等,它們的銷量在一年內就分別超過了1億元。

與此同時,為了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趙新先在南方製藥廠推行了極為簡潔的三九機製,為了精簡機構和領導,各部門均不設副職,權力高度集中,以提高辦事效率。趙新先一度身兼董事長、廠長、黨委書記和總工程師四職,下麵不設任何副總。即使在後來公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上百家子公司的大集團時,這種機製也沒有改變,三九集團的發展仍然由趙新先把控。雖然三九的帝國版圖越來越龐大,但都事無巨細地要趙新先拍板。有人說,三九集團的發展,其實就是趙新先“一個人的戰爭”。

1989年4月,解放軍總後勤部向全軍做出了《關於向趙新先同誌學習的決定》。趙新先以及三九機製也成了轟動一時的話題。

三九開始快速擴張版圖

1991年10月,南方藥廠改投解放軍總後勤部,成立三九實業總公司,由趙新先出任黨委書記和總經理。隨後的三年中,三九實業總公司分別引進泰國正大集團和美國、中國香港等六家股東的投資,注冊資本增長至近15億元,正式更名為三九集團,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藥業集團,趙新先擔任董事長兼總裁。有人說三九集團雖然是國有企業,卻更像是趙新先的個人企業,在公司的戰略決策和經營管理乃至人員任免上均由他一個裁定。

此後,按照趙新先的意圖,三九集團開始朝多元化發展。當時,總後勤部先後三次將71家軍隊企業劃歸三九集團管理,這些企業分屬旅遊、農業、汽車、食品、酒業、房地產等多個行業,均與醫藥業無關。它們大多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部隊為了彌補軍費不足而搞生產經營的產物,因此普遍工業基礎差,人員老化,關係複雜,經營思路狹窄。然而,趙新先認為這些企業就好像是一堆“免費的果子”,盡管收編的是雜牌軍,戰鬥力不強,但畢竟人多了、槍多了。

1996年,全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最艱難的時刻,趙新先認為這正是三九擴張版圖的最好機會。於是趙新先專門成立了三九投資管理公司,派人奔赴全國各地,專事收購兼並工作。他把目光投向了績效不佳的中小藥廠。這些藥廠多位於西部偏遠地區,趙新先可以以很低廉的價格將其收購,隨後再包裝成三九旗下的企業來生產藥品。這一招非常奏效,很多小企業在短時期內就扭虧為盈,成了當地的明星企業。

三九集團兼並收購的速度和數量都是驚人的。據統計,從1996年到2001年,三九共並購了140多家地方企業,平均每個月並購2家,所屬企業遍及除了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橫跨醫藥、汽車、食品、製酒、旅遊飯店、商業、農業和房地產八大行業,總資產猛增到18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中醫藥企業。三九帝國已初具雛形。

進軍資本市場和互聯網

2000年4月,三九集團的旗艦公司“三九醫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趙新先特意挑選了“000999”作為三九醫藥的代碼。股票開盤當日升幅為177.5%,募集資金近16.7億元。此後,趙新先又在資本市場上攻城略地,“三九生化”、“三九發展”相繼掛牌上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趙新先一舉成為三家上市公司的主人。同時,他還獲得特許,注資3.08億元成立了國內最早由實業型企業發起並控製的金融租賃企業——三九深圳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三九成了當時僅次於德隆的“大鱷”。

除了在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在麵對洶湧澎湃的互聯網熱潮時趙新先也表現得激情四射。2000年4月24日,就在三九醫藥上市的同時,號稱全國最大醫藥健康網站的999健康網開通,趙新先將其作為綜合醫療健康服務體係的網上平台,為用戶提供各種專業健康服務,把針對患者的互動式的個性服務,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他還宣布,三九將采用“四網合一”的思路,以三九全國的銷售網絡為依托,以全國醫藥連鎖店為端口,以三九健康網為樞紐,以中藥遠程診療網為延伸,組成一個超級醫療健康服務體係。

在這一時期,三九的發展戰略已經從之前的“八大產業並舉”,變成了“以生命健康產業為主營,網絡信息和金融租賃兩大產業為支柱”。三九帝國達到了鼎盛。

專業化——回歸中藥行業

然而,盛極而衰的時刻終於在2001年到來了。2001年8月28日,三九突然遭到證監會的警告。證監會公開通報批評三九醫藥,稱其在募集資本的使用上與招股說明書不符,大股東及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超過25億元,占公司淨資產的96%,嚴重地侵占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直接威脅到上市公司的資產安全。通報還公開點名三九醫藥的董事長趙新先,稱其“有重大失職行為,情節特別惡劣,應當予以譴責”。證券人士表示,這是證監會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一次批評。

此後,趙新先的資本擴張戰略受到了打擊,三九係的多家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也大不如前。基於這樣的嚴峻形勢,趙新先迫不得已轉變了多元化的資本擴張戰略,試圖回到撐起三九品牌的中藥行業。他提出了“中藥現代化、中醫專業化、健康服務化”的“三化戰略”,並為三九規劃了兩個宏偉目標:一是在國外建立1000家標準化、規範化的“麥當勞”式現代化中醫診所和健康中心,並以此為平台,推廣中醫中藥,開拓中藥現代化的市場;二是實施“沃爾瑪戰略”,擬用5年左右時間,在全國建成1萬家左右具有一流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三九連鎖藥店。但後來由於開店費用很高,規範化管理及營運成本控製不力等種種原因,這些計劃很快都呈現後繼乏力之勢。

在回歸專業化的征途中,三九還策劃了一項大工程,即籌建一家中醫院集團,它與海南省達成協議,收購海南中醫院,同時還跟廣東省的一些中醫院商談收購事宜,趙新先希望將這些中醫院整合成一個新的集團,買殼在香港上市。然而,由於趙新先在執行中一次次的“大而不當”,這些項目都未能給企業帶來直接效益。

《新財經》曾在一篇評論中分析說,“三九的專業化戰略讓人疑惑,製藥業屬於生產領域,連鎖藥店業務屬於流通領域,醫療健康更側重於服務領域,三項業務均和”醫藥“有關,但實質則截然不同,投資風險更大。”而美國《財富》中文版則在一篇評論中,直接稱之為“中國大躍進式的冒進,美國安然式的牛皮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