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類進入了一個以知識為主宰的全新經濟時代,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富有創造性的知識型工作將成為新經濟時代主要的工作形式,知識型員工成為企業創造和保持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要素。企業之間的競爭,知識的創造、利用與增值,等等,最終都要依靠知識的載體———知識型員工來實現。由於知識技術等智力資本在組織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而知識技術等智力資本相當程度上被掌握在知識型員工手中,尤其是對於高科技企業而言,知識型員工的去留和工作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績效,甚至是生死存亡。所以,加強知識型員工管理成為組織麵臨的重要現實問題,也是現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
1.1.1 社會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競爭由傳統的物質資源和低級市場競爭轉化為以知識型員工為基礎的核心能力競爭。以知識型員工為載體的人力資本正在成為決定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和促進持續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物質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逐漸下降,以知識型員工為載體的人力資本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傳統的員工———組織關係也隨之發生了顯著變化,員工不再像工業社會那樣依附資本,其地位不斷提高。無論是管理實踐還是學術研究,對員工的地位認識已由簡單的人力轉變為人力資本。
在機器大工業時代,企業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生產技術和機器設備的競爭。當時隻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企業就可以獲得高額的利潤,而人隻是機器設備的附屬品,於是員工被稱為人力,其地位較為低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千方百計地降低人力成本,這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隨著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員工的專業能力、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企業競爭中的決定性日益突出,人才逐漸取代機器成了獲得競爭優勢的首要因素,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演變成了人才的競爭。那些把員工當成人力、看做成本的企業很快便被競爭所淘汰,而那些真正把員工當成資源來進行投資開發的企業則因為人力資源的高增值性而獲得了遠大於投資其他資源所能帶來的高回報。於是,員工不再被看做人力而是被看成人力資源,而且是第一資源,“以人為本”成為企業的共識。
員工地位的變化,使得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員工的管理,因而,知識型員工管理就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麵臨的新課題。
首先,知識型員工以腦力勞動為主,腦力勞動具有內隱性、複雜性、創造性和自主性等特點。由於知識型員工勞動的特殊性,他們的工作過程往往難於監控,工作結果也很難衡量。知識型員工的工作過程是複雜的大腦思維過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也不具備確定的步驟和流程,內隱性、複雜性和創造性很強,局外人很難窺視和監控。其勞動成果大都是智力成果,它的成本和價值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難以用貨幣手段進行準確合理的衡量。所以,知識型員工的工作績效難以監督。
其次,知識型員工勞動具有自主性,這一特點決定了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其獨特性,其個性特點之一就是較強的自主意識。他們每個人都具有獨立自主的要求,能力越強自主意識越強。他們往往擁有某種生產手段意義上的技能,他們不願意接受上司嚴格的程序化指示和控製,而是希望得到充分的信任,自我引導、自我嚐試,單純依靠權力來控製這樣的群體顯示出效率低下。
最後,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進一步深化,勞動人事製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剛性用工體製被打破,再加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知識型員工的流動性增強,知識型員工的流失成為當前和今後一種普遍現象。所以,從管理實踐的角度看,知識型員工流失也已成為阻礙許多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企業直接麵臨的一個嚴重現實問題。對於一個企業而言,知識型員工流失不僅與改革開放這一曆史大背景作用下就業觀念變化有關,也與企業自身內部管理有關(謝晉宇,1999)。知識型員工的流失會給企業帶來許多不利影響,突出表現在流失帶來的成本上,這些成本包括顯性成本(招聘、培訓、流失前後生產效率的損失等)和隱性成本(低落的士氣、企業聲望的降低、職位鏈的損害、喪失的機會等)。尤其是核心技術和商業機密的流失成本會非常大,企業會因流失的員工將核心知識轉移到競爭對手那裏而喪失競爭優勢。因此,如何防止知識型員工流失並提高工作績效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