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之隔
隱秘
作者:曉曉
梁生站在路邊的一刻,可能等待的就是這場雨,這場雨下得特別蹊蹺。
僅僅一路之隔,一邊豔陽高照,晴空萬裏;一邊烏雲密布,暴雨傾盆。簡直就是新舊社會兩重天。
隨便雨怎麼下,哪怕就是砸破頭,也絕不會有人跨過馬路,往烈日晴空下躲避一刻;那倍受酷暑煎熬的人,也絕不可能前往數步之遙的路那邊,享受一下雨水的清涼。
路,就像一把插天入地的刀,隔絕出兩個世界,連鳥都無法觸碰和飛越。
偏偏就有人膽大妄為了,而且一邊一個。梁生是其一,還有一個叫祝妹。事情是在那場雨下過之後發現的,梁家莊的梁生,祝家莊的祝妹,同時不見了。而且,據可靠判斷,是雙雙私奔。
其實,農村裏不乏這樣的事發生。隻要有一方家長不同意,而當事人又兩情相悅,便會逼出私奔來。
前麵一私奔,後麵一準大動肝火地鬧到對方家去,要對方家賠人。一是出氣,二是要讓外人明白,是對方家的勾引了自家的,錯在對方,責任也得全擔。
可這梁祝二家,像沒事發生一樣,硬是把水麵上的葫蘆給按了下去。至於家裏麵的動靜,隻有自家人才知道。
說到這,可能有些人已經猜到了,據說,這裏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發生的地方。
自那以後,梁家、祝家以及馬家互不通婚,甚至互不往來,連梁祝的戲也不允許演。
這兩個年輕人的舉動,簡直是大逆不道,奇恥大辱呀,讓兩姓人家愧對祖宗,還有何麵目見人?
就當兩個人死了,這樣的聲音,在很多人的心裏回響。
如果梁生和祝妹真從此不再回來,在外麵的世界過幸福的生活倒也罷了。偏偏兩人闖蕩了幾年,掙了些錢後,非要回鄉辦一個梁祝文化有限公司,還要大張旗鼓地舉行婚禮。
這回天下大亂了。姓梁的,凡走過梁生家的門,無不怒目而視,狠狠地吐上一口唾沫才憤憤而去。姓祝的,隻要遇見祝妹的家人,無不白眼以對,呸上一口都不解其恨。
兩戶人家連門都不敢出了,坐在家裏生悶氣,可光生氣不管用啊。
梁生爸和祝妹爸輾轉聯係上,坐到了兩莊之間那條馬路旁的叢林裏,不細瞅,誰也看不見。你低著頭抽煙,我眼盯著樹幹吞雲吐霧,好半天過去了,誰也沒吐出一個字。
這邊一聲咳嗽,那邊一聲嗯哼,都張嘴了:想個辦法呀。說了等於沒說,要是能想到辦法早就想了,又何必碰頭。悶坐了大半天,隻得出了一個結論:誰家的娃,誰想辦法!實在丟不起這人了。
梁生麵對父親的苦求,很是無所謂:都什麼時代了呀,就是殺父之仇也早該煙消雲散了。誰想嚼舌頭,嚼去,關我什麼事?
麵對父親的凶狠,祝妹大義凜然:你要想要個死人,我立馬就給你一個。
公司如期開張,大紅橫幅寫道:“蝶舞千年淚未幹,梁祝牽手續前緣”,場麵熱鬧非凡,眾多媒體不請自來。
婚禮同期舉行,與其他婚禮不同的是,雙方父母及親友一個沒有。倒是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來捧場,數家媒體也圍繞著“梁祝二姓恩怨幾時休”借機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公司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來,婚慶、禮儀、廣告和梁祝文化叢書等等,做什麼都興旺,財源滾滾而來。梁生不再寒酸了,更戴上了老板、梁祝文化專家等帽子,到哪兒都是前呼後擁,風光得很。
祝妹甘當堅強後盾,公司和家都操持得井井有條。
經與當地政府磋商,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籠了,要把梁祝兩莊中間的路給去掉,改造成梁祝文化園,讓兩姓人家融為一體,從此和睦相處。
消息一出來,兩莊的人沸騰了,本來可以置之不理的,可現在忍無可忍了。
就在大家義憤填膺地商議著,要砸了梁生的公司,要到政府靜坐請願的時候,又一個小道消息傳來,說梁生養了個情人,被祝妹發現了,兩人已經辦理了離婚手續,隻是沒有對外公開。
兩莊人家偃旗息鼓了,誰的臉上都掛著笑容,心裏的得意更是無法言表。
那條路還在,再沒了動靜,一切又恢複了正常。慢慢地,梁生和祝妹似乎被人淡忘了,就像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