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實施會計政策控製的方式,就是集團要製定關於會計政策的管理規範,包括兩大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集團對各項會計政策的選擇。
第二部分是集團對會計政策的管理規定。一般需要明確:
(1)各公司在製定有關會計政策的文件中,除法律規定外,必須和集團的規定保持一致。
(2)依據法律規定,采用和集團不同會計政策的公司,必須將其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報集團批準,並在各期報表中將這個影響予以披露。
(3)各公司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時,必須報集團批準,並披露因會計政策變更而產生的影響。
(4)集團合並報表時,必須審核納入合並範圍的成員公司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對與集團會計政策不一致的成員公司會計報表,必須按照集團的會計政策調整其會計報表。
(5)對違反本規定的財務人員,一經發現,限期改正,並對責任人予以處罰的規定。
盡管集團采取措施,在盡力統一會計政策,但是當集團的成員公司分布空間跨越國界時,包括我國大陸以外的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不一樣,會計準則也可能不一樣,集團就無法強製統一其會計政策。這是所有跨國企業集團都麵臨的一個麻煩事,也是麵向國際的財務軟件開發商的一件麻煩事。根據調查,共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集團成員公司按照集團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記賬編製會計報表,成員公司再按照當地的會計法規調整編製其會計報表;二是成員公司按照其所執行的當地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記賬,編製會計報表,集團公司再按照自己的會計政策調整成員公司的會計報表;三是成員公司分別按照當地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和集團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記兩套賬,編製兩套會計報表。
這三種處理方式各有利弊,企業集團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處理方式。不管采取哪種方式,都要特別關注兩點:第一點,國際上各國家和地區之間采用的會計準則,正在逐步趨同,必須要求成員公司盡可能地采用和集團公司一致的會計政策;第二點,一些國家在國際會計準則和本國的會計準則之間,可以由企業自行選擇執行哪一種準則,這樣的情況下集團應該要求成員公司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因為有一部分國家直接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沒有本國的會計準則,集團可以減少成員公司所使用會計準則的種類,減少調整和培訓的成本。
講到這裏,關於集團對會計政策這個重要事項的控製,大家應該都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但我在其他場合講解會計政策控製的時候,總有人希望我詳細講解會計政策的具體內容,由於企業需要選擇的會計政策比較多,詳細講解恐怕沒有時間。不過,我可以把國資委頒布的《中央企業會計報表附注基本規範》中要求企業披露的會計政策在這裏列示出來,供大家參考。
(1)會計製度。納入合並範圍內的子公司與母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不一致的,應披露子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並說明是否已按相關規定進行調整。
(2)會計年度。企業設立不足一個會計年度的,應說明其會計報表實際編製期間;若子公司未采用公曆年度的,需特別說明。
(3)記賬本位幣。如果下屬子公司記賬本位幣與母公司不一致,需單獨披露。
(4)記賬基礎和計價原則。
(5)外幣業務的核算方法。說明發生外幣業務時采用的折算彙率、期末對外幣賬戶的外幣餘額進行折算所采用的彙率,以及彙兌損益的處理方法。
(6)外幣會計報表的折算方法。說明各主要報表項目的折算彙率,以及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的處理方法。
(7)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確定標準。如下屬子公司為金融企業,對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確認標準需要單獨披露。
(8)短期投資。說明短期投資計價及其收益確認方法,說明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9)應收賬款與壞賬損失。說明應收賬款壞賬的確認標準,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壞賬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以及應收賬款轉讓(質押、貼現)的會計處理方法。
(10)存貨。說明存貨的分類、取得和發出的計價方法,存貨的盤存製度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辦法,存貨跌價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11)長期投資。說明長期股權投資計價及收益確認方法,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方法和期限;說明長期債權投資計價及收益確認方法,債券投資溢價或折價的攤銷方法;說明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的確認方法、計提方法。
(12)委托貸款。說明委托貸款的計價、利息確認方法以及委托貸款減值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13)固定資產。說明固定資產的標準、分類、計價方法和折舊方法;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的會計處理方法;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14)在建工程。說明在建工程結轉為固定資產的時點;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15)無形資產。說明無形資產的計價方法、攤銷方法、攤銷年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確認標準、計提方法。
(16)長期待攤費用。說明長期待攤費用的內容、攤銷方法、攤銷年限。
(17)應付債券。說明應付債券的計價及債券溢價或折價的攤銷方法。
(18)借款費用。說明借款費用資本化與費用化原則,資本化金額確定方法。
(19)預計負債。說明預計負債確認標準和計量方法。
(20)遞延收益。說明遞延收益的內容和攤銷方法。
(21)政府補貼。說明政府補助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方法。
(22)員工社會保障及福利。說明員工社會保障及福利的內容、計提方法和會計處理方法。
(23)收入確認原則。說明各類收入的確認原則。
(24)建造合同。說明建造合同收入、支出的確認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
(25)關聯交易。說明顯示公允關聯交易的會計處理方法。
(26)租賃。說明租賃的分類、經營租賃會計處理方法和融資租賃會計處理方法。
(27)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