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美]約翰·奈斯比特著,蔚文譯:《亞洲大趨勢》,外文出版社1996年版。
117.李亦園:《中國人的家庭與家的文化》。載文崇一、蕭新煌主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巨流圖書公司(台北)1988年版。
118.世界銀行:《東亞複蘇之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119.盧現祥:《西方新製度經濟學》(修訂版),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年版。
120.張捷:《奇跡與危機:東亞工業化的結構轉型與製度變遷》,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1.楊文:《東亞資本市場研究》,地震出版社1999年版。
122.[菲]JesusEstanislao、過家鼎主編:《完善公司治理:東亞視角》,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版。
123.[英]諾曼·弗林:《亞洲的企業、政府與社會———金融風暴的前因後果》,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4.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製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5.[比]菲利普·F。戴爾海斯:《危機中的亞洲》,宇航出版社1999年版。
126.梅雷迪思·伍-卡明斯:《從奇跡開始:韓國政府和公司部門的改革》。載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沙希德·優素福編,王玉清、朱文暉等譯:《東亞奇跡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27.財政部世界銀行業務司譯:《東亞奇跡———經濟增長與公共政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年版。
128.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編:《金融監管與風險防範》,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
129.[美]奧利弗·威廉姆森:《合同關係的治理》(1985)。載路易斯·普特曼、蘭德爾·克羅茨納編,孫經緯譯:《企業的經濟性質》,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30.K。S。喬莫:《東南亞政府政策角色之反思》。載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沙希德·優素福編,王玉清、朱文暉等譯:《東亞奇跡的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31.陳峰君:《東亞與印度:亞洲兩種現代化模式》,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132.陳恩:《台灣地區經濟結構分析:從產業結構角度切入》,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33.韓方明:《華人與馬來西亞現代化進程》,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134.萬俊毅、蘇啟林、歐曉明:《國外家族性上市公司控製權增長方式及其風險防範》,載《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8期。
135.儲小平:《家族企業研究: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話題》,載《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136.蘇啟林、歐曉明:《西方家族企業理論研究現狀》,載《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年第12期。
137.陳淩:《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組織》,載《經濟研究》1998年第7期。
138.何自力:《家族資本主義、經理資本主義與機構資本主義》,載《南開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
139.劉平青:《信息租金、信息成本與家族企業製度安排》,載《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5期。
141.胡軍、鍾永平:《華人家族企業網絡:性質、特征與文化基礎》,載《學術研究》2003年第2期。
142.梁英明:《戰後東南亞華人家族企業的發展》,載《華僑華人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43.劉洪鍾、曲文軼:《公司治理、代理問題與東亞家族企業:以韓國財閥為例》,載《世界經濟》2003年第2期。
144.肯尼斯·E。斯科特著,劉健、朱蕾譯:《公司治理結構和東亞: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1999年第4期。
145.鄭雲燦:《韓國泡沫經濟的崩潰和製度改革》,載《當代韓國》1998年夏季號。
146.[韓]金赫來:《韓國家族資本主義及企業組織》,載《當代韓國》1998年夏季號。
147.劉林平:《從個人、企業、社會層麵看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發展的影響》,載《嶺南學刊》2000年第2期。
148.陳豔文、劉林平:《論家族主義對東南亞華人的影響》,載《中山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
149.龐道滿、胡軍:《東南亞及海外華人家族企業特征淺析》,載《東南亞研究》1998年第2期。
150.李新春:《信任、忠誠與家族主義困境》,載《管理世界》2002年第6期。
151.孫治本:《台灣家族企業的內部整合及其領導風格》,載《戰略與管理》1996年第5期。
152.王緒圻:《試論台灣大型家族企業集團的世代交替》,載《台灣研究》1997年第4期。
153.王東峰:《香港華人家族企業的傳統管理與現代化》,載《東南亞研究》1997年第6期。
154.郎鹹平:《從大曆史的動蕩看中國今天需要怎樣的公司治理》,載《新財富》2002年第11期。
155.陳寧:《論東南亞的華人家族企業》,載《華僑華人曆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56.林勇:《東南亞華人企業融資模式初探》,載《華僑華人曆史研究》2001年第2期。
157.林舟:《台灣家庭企業的文化詮釋》,載《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6年春季卷,總第14期。
158.朱羿錕、秦偉、羅家慧:《東南亞華人企業治理結構探微》,載《東南亞研究》2003年第1期。
159.郎鹹平:《家族企業斂財秘笈》,載《新財富》2001年第1期。
161.項衛星:《東亞國家的融資體製與金融危機》,載《世界經濟》1999年第6期。
162.胡祖六:《東亞的銀行體係與金融危機》,載《國際經濟評論》1998年第3期。
163.林勇:《東南亞華人家族企業可持續成長的路徑選擇》,載《東南亞研究》2002年第5期。
164.王躍生:《亞洲金融危機與亞洲企業的融資製度》,載《經濟科學》1998年第2期。
165.李偉民:《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中小型企業組織家庭化的比較研究》,載《中山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166.儲小平:《儒家倫理與海外華人的經濟發展》,載《汕頭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
167.陳躬林:《家族企業:有待於正確評價的企業製度》,載《東南學術》,2002年第1期。
168.王維安、王旭祥、郭福春:《東亞國家的債券市場為什麼不發達?》,載《亞太經濟》2003年第5期。
169.寧軍明:《從公司治理視角反思韓國的金融危機》,載《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年第5期。
170.張捷:《東亞企業的融資模式、治理結構與金融危機》,載《世界經濟》2000年第8期。
171.劉洪鍾:《走上穩定增長之路:“大宇”被收購與韓國經濟重構》,載《世界經濟》2002年第1期。
172.鍾堅:《韓國大企業發展模式的曆史反思與製度分析》,載《深圳大學學報》2001年第9期。
173.郎鹹平:《家族控股與監管機製》,載《中國證券報》,2001年6月23日,第三版。
174.張維迎:《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如何建立信任》,載《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9期。
175.[韓]李智玲:《韓國銀企關係的現狀與未來》,載《上海金融》1998年第5期。
176.張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銀企關係———國際比較的啟示與借鑒》,載《學術季刊》1997年第4期。
177.張強:《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建立新型銀企關係》,載《經濟體製改革》1998年第4期。
178.周脈伏:《銀企關係的國際模式比較與借鑒》,載《理論學習》2001年第2期。
179.劉永瑞、張雲:《韓國財閥體製的功與過》,載《經濟論壇》1997年第2期。
180.林勇:《略論東南亞華人企業的治理模式》,載《八桂僑刊》2002年第2期。
181.青木昌彥、塞達爾·丁克:《關係型融資製度及其在競爭中的可行性》,載《經濟社會體製比較》1997年第6期。
182.[日]丸川知雄:《關於企業集團中間組織產生的理論依據》,載《中國工業經濟》1992年第9期。
183.郎鹹平:《韓國:破裂的商社模式》,載《新財富》2001年第3期。
184.龐道滿:《海外華人家族企業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
185.石剛:《亞太華人經濟網絡初探》,武漢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186.徐華:《華人企業中的家族主義:港台地區華人企業組織結構》,中國社科院博士論文,1999年。
187.鍾永平:《華人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礎研究》,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188.肖豔:《家族企業的製度結構研究》,複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189.吳斌:《家族企業理論與當代中國家族企業成長研究》,複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190.張餘華:《家族企業發展進程及治理模式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191.王加勝:《外部市場與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來自中國家族企業的證據》,複旦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192.李春磊:《西方家族企業製度的多維演進》,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英文參考文獻
193.Fama,E。,andJensen,SeparationofOwnershipand Control,JournalofLawandEconomics,26,1983.
194.Todd Mitton,ACross-firm AnalysisoftheImpactof CorporateGovernanceontheEastAsianFinancialCrisis,Journal ofFinancialEconomics64,2002.
195.Yupana Wiwattanakantang,ControllingShareholders andCorporateValue:EvidencefromThailand,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9,2001.
196.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RobertVishny,InvestorProtectionandCorporateValu-ation,NBER WorkingPaperSeries,1999.
197.PedroAlba,StijnClaessensandSimeonDjankov,Thai-land'sCorporateFinancingandGovernanceStructures:Impacton Firm'sCompetitiveness,Conferenceon Thailand's Dynamic Eco-nomicRecoveryand Competitiveness,20-21,May1998,UN-CC,Bangkok。
198.Mike Burkart,Fausto Panunziand AndreiShleifer,FamilyFirms,NBER WorkingPaperSeries,2002.
199.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NBER Work-ingPaperSeries,1998.
200.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and Vishny。Rpbert W。,Lawand Finance,NBER WorkingPaperSeries,1996.
201.Jwa,Sung-Hee,Jung-Hwan Seo,Industrial Policies andtheChaebol,InJwaand Leeeds。,KoreaChaebolinTransi-tion:RoadandAgenda,KoreaEconomicResearchInstitute,2000.
202.AnyaKhanthavit,PirunaPolsiriandYupana Wiwattana-kantang,DidFamiliesLoseorGainControl?ThaiFirmsafter theEastAsian FinancialCrisis,SSRN Working Paper Series,2003.
203.LucianBebchuk,ReinierKraakmanandGeorgeTriantis,StockPyramids,Cross-Ownership,andDualClassEquity:The CreationandAgencyCostsofSeparatingControlfromCashFlow Rights,NBER WorkingPaperSeries,1999.
204.GerardCaprio,LucLaevenandRossLevine,Govern-anceandBankValuation,NBER WorkingPaperSeries,2003.
205.RobertDekleand Kenneth M。Kletzer,DomesticBank RegulationandFinancialCrisis:TheoryandEmpiricalEvidence fromEastAsia,NBER WorkingPaperSeries,2001.
206.SimonJohnson,Rafael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 Andrei Shleifer,Tunnelling,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2000.
207.Ho-ChulLeeand Mary P。 McNulty,EastAsia'sDy-namicDevelopment ModelandtheRepublicof Korea'sExperi-ences,WorldBank WorkingPaper,2003.
208.Youngjae Lim,SourcesofCorporateFinancingandE-conomicCrisisinKorea:AMicro-Evidence,NBER WorkingPa-perSeries,2003.
209.Ma。Virginite Capulong,David EdwardsandJuzhong Zhuang,CorporateGovernanceand Financein East Asia-A StudyofIndoneisa,Republicof Korea,Malaysia,Philippines,andThailand:VolumeOne(A ConsolidatedReport),ADB,2000.
210.Kang,Byong Ho,Restructuringof 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CorporateSectorinKorea,JournalofAsianEconom-ics,Volume9,Issue4,Winter,1998.
211.JuneCharoenseang,PornkamolManakit,FinancialCri-sisandRestructuringinThailand,Jouranlof Asian Economics 13,2002.
212.AndreiShleifer,RobertVishny,ASurveyofCorporate Governance,TheJournalofFinance,Vol。52,No。2,Jun。,1997.
213.WonBaeKim,AreAsianSocialRelationHarmfulfor EconomicDevelopment?Family,SocialRelationsandAsianCap-italism,Internationaland AreaStudies,1998,5(1)。
214.YoonYoungmo,ChaebolReform:TheMissingAgenda inCorporateGovernance,In Corporate Governancein Asia—A ComparativePerspective,OECD,2001.
215.Demsetz,H。,and K。Lehn,TheStructureofCorpo-rateOwnership:CausesandConsequenc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93(6),1985.
216.Yeh,Y,T。Lee,and T。 Woidtke,FamilyControl andCorporateGovernance:EvidencefromTaiwan,International ReviewofFinance,2,2001.
217.CatherineC。H。Chiu,SmallFamilyBusinessinHong Kong-AccumulationandAccommodation,The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98.
218.Ronald C。Andersonand David M。Reeb,Founding-FamilyOwnership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fromthe S&;P500,JournalofFinance,3,2003.
219.MichaelL。Lemmonand Karlv。Lins,Ownership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theEastAsiaFinancialCrisis,JournalofFinance,4,2003.
220.Stijn Claessens,Simeon Djankov and Larry H。P。 Lang,WhoControlEastAsiaCorporations?WorldBank Working Paper,1999.
221.StijnClaessens,SimeonDjankovJosephP。H。Fanand Larry H。P。Lang。Expropriationof Minority Shareholders:EvidencefromEastAsia,WorldBank WorkingPaper,1999.
222.Stijn Claessens,Simeon Djankov and Larry H。P。 Lang,CorporateOwnershipandValuation:Evidencefrom East Asia,FinancialMarkets&;Development—TheCrisisinEmerging Markets,The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1999.
223.StijnClaessens,SimeonDjankovJosephP。H。Fanand Larry H。P。Lang,CorporateDiversificationinEastAsia:the RoleofUltimateOwnershipandGroupAffiliation,WorldBank WorkingPaper,1999.
224.StijnClaessens,SimeonDjankovJosephP。H。Fanand Larry H。P。Lang,DistanglingtheIncentiveandEntrenchment EffectsofLargeShareholding,JournalofFinance,2001.
225.Stijn Claessens,Simeon Djankov and Larry H。P。 Lang,The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inEastAsian Corporation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58,2000.
226.Stijn Claessens,Simeon Djankov and Larry H。P。 Lang,EastAsianCorporate:Growth,FinancingandRisksover theLastDecade,WorldBank WorkingPaper,1998.
227.DrGeorgeT。Haley,NewAsianEmperors—TheOver-seasChinese,TheirStrategiesandCompetitiveAdvantages,But-terworth-Hernemann,1998.
228.IIChong Nam,Yeongjae Kang,andJoon-Kyung Kim,ComparativeCorporateGovernanceTrendsinAsia,inCorporate GovernanceinAsia—AComparativePerspective,OECD,2001.
229.Johnson,Simon,Peter Boone,Alasdair Breach,and EricFriedman,CorporateGovernanceintheAsianFinancialCri-si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58,2000.
230. Williamson,Oliver E。,TheEconomicInstitutionsof Capitalism,New York,NY:TheFreePress,1985.
231.Faccio,M 。,andL。Lang,。Theultimateownershipof WesternEuropeancorporations,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 65,2002.
232.NancyUptonandWilliamPetty,VentureCapitalInvest-mentandUSFamilyBusiness,VentureCapital,2000,Vol。2,No。1.
233.Lee,Jwa,ChaebolRestructuringRevisited:ACoasian Perspective,inJwaand Leeeds,Korea Chaebolin Transition:Road Aheadand Agenda。,Korea Economic ResearchInstitute,2000.
234.KoreaFairTradeCommission,IIChong Nam,Joon-KyungKim,YeongjaeKang,Sung WookJoh,Jun-IIKim,Cor-porateGovernanceinKorea,InCorporateGovernancein Asia—A ComparativePerspective,OECD,2001.
235.StijnClaessens,SimeonDjankov,LeoraKlapper,Reso-lutionofCorporateDistress:EvidencefromEastAsia'sFinancial Crisis,WorldBank WorkingPaper,1999.
236.Chen,Min,Asian ManagementSystems:Chinese,Japanese,andKoreanStylesof Business,London:Routledge,1995.
237.PeterDrysdale,ReformandRecoveryinEastAsia:the RoleoftheStateandEconomicEnterprise,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0.
238.GaryG。Hamilton,WilliamZeileand Wan-JinKim,TheNet-worksStructuresofEastAsianEconomies,InS。R。CleggandS。G。 ReddingEds。CapitalisminContrastingCultures,Berlin:W。deGruyter,1990.
239.Gary G。Hamilton,PatternsofAsianNetwork Capitalism—TheCasesofTaiwanandSouthKorea,In W 。 Mark Fruin,Networks,Markets,and The Pacific Rim:Studies in Strate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8.
240.DeAngelo,H。&;L。DeAngelo,ManagerialOwnershipof VotingRights:AStudyofPublicCorporationswithDualClassesofCom-monStock,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4,1985.
241.AndreiShleifer,RobertVishny,LargeShareholdersandCorpo-rateControl,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94,1986.
242.Richardson,G。B,TheOrganizationofIndustry,Economic Journal82,1972.
243.FredNeubauerandAldenG。Lank。TheFamilyBusiness—Its GovernanceforSustainability,Basingstoke,Hampshire:MacmillanPress Ltd。,1998.
後記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出一本自己的書。現在,這個夢想就要實現了,我卻像一個即將生產的媽媽,既興奮、激動,又忐忑不安。激動的是我四年來博士研究生階段的辛苦努力和付出終於有了一個結果,我在知識的殿堂裏又向前邁進了一小步,我沒有辜負老師、親人和朋友的期望順利地完成了學業;不安的是自己雖殫精竭慮,但因為時空的阻隔、資料收集的困難,再加上才疏學淺,終覺得書中還有很多遺憾,紕繆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學長不吝賜教。
在書稿即將付梓之際,我要真誠地感謝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和親友。
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謝我的導師餘昺鵰教授。從論文的選題確定、資料收集、結構設計、寫作修改到定稿,餘老師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導師深厚的學識底蘊、嚴謹務實的治學風格、憂國憂民的學者情懷和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受益終生。
在我的博士生學習和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吉林大學的王勝今、李玉潭、朱顯平、張寶仁、龐德良教授,黑龍江大學的孟慶琳、趙傳君教授等,給予我熱心的指導和教誨。東北財經大學的何劍教授、南開大學的莽景石教授等專家學者在論文的評閱和答辯過程中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我的同學和朋友崔健、於瀟、吳宇、李淑霞、陳莉等也給予很多幫助和鼓勵。謹在此一並表示真誠的謝意。
在這裏,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愛人王國有和我們的親人,是他們的睿智、寬容與愛幫助我完成學業和論文。我也想把此書獻給我的父親,他臨病逝前還在惦記我的論文。
最後,感謝黑龍江大學對本書的出版所提供的經費資助,感謝經濟科學出版社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謝其他所有關心與幫助過我的師長、同學、同事和朋友,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