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保持清醒 讓安全事故無處潛伏(1)(1 / 3)

我們應該清楚明白地知道,首先我們要消除安全隱患,才能達到安全事故無處潛伏的最終目的;我們應該清醒地知道,不能疏忽日常工作中的小隱患,小隱患若不及時整改根除,天長時久,越積越大,遇上一個燃點,就會轉化為釀成安全事故悲劇的罪魁禍首;我們在安全的工作環境中,也要時刻保持清醒,因為幾年沒發生過事故,不代表日後永遠沒有發生事故的可能;今天不發生事故,也不能說明明天就不會沒有事故潛伏;我們隻有保持清醒,才會理智地明白安全事故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絕對不能沉迷於過去的經驗,隻有時刻保持清醒,才會高度警惕,居安思危。否則,事故就會在我們的目瞪口呆中悄然而至;我們隻有時刻保持清醒,認清實際與理論上的差距、潛伏的危機,讓安全警鍾長鳴,將安全常抓不懈,才會讓安全事故無處潛伏。

第一節 保持清醒識別每一個安全先兆

工作中,最大的危險,不是看得見、摸得著,我們可以從容應對、消除的安全麻煩,而是當安全事故已在自己身邊四麵埋伏時,自己卻還不知道身處在危險之中——這就關係到我們有無識別安全先兆的能力。

每件安全大事故的發生,並非都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很長的先兆期,就潛伏在我們工作、生活的四周。

比喻說,許多交通安全事故,隻要司機能時刻保持清楚,不認為方向盤總是發生震抖,是一件小事情,反正不影響開車,而要清醒地知道,汽車方向盤失去控製,將是十分危險的,畢竟汽車出廠後,機件在一天天損耗,總有一天會發生故障,因此無論汽車的速度快慢,方向盤總是不停地震抖,首先就要引起警惕,停車檢查輪胎,如果正常,便要送到車廠檢查其它機械部分,這樣才能避開交通中的凶險。

還有,當我們聞到一股刺鼻的異味,就應該想到是不是煤氣泄露;發現不正常停電,或聽到玻璃破碎聲等安全先兆,就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好及時逃生,如果我們不懂及時覺察到危險的先兆,就可能導致被火魔吞噬的命運。

再比喻,我們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或是看到一股煙氣不停地向遠處蔓延,我們就應該想到不遠處,是不是正在受著火災的威脅。因為火災最明顯的先兆,就是濃烈的煙霧。當你看見濃煙滾滾而來時,就要聯想到這意味著火災情況已經非常凶險。但非常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人見到濃煙的先兆,就能聯想到火災,而是多數人會大惑不解地互相問詢:哪來的這麼多煙?

正是琉璃春色花滿園的春天,一家市百貨大樓的一樓,堆放的床墊達到燃燒點,突然燃燒起來。

身在二樓的店員和顧客,一開始就聞到塑料燒焦的糊味,非常難聞。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沒特別在意,他們皺皺鼻子,互相問詢:“這是什麼怪味啊?這樣難聞!”

“嗯,老早就聞到了,好像是塑料或海綿燒焦的糊味,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孩惡作劇。”大家都聞到了焦糊味,但誰也沒有警覺,依然談笑著,做著手上的生意。

緊接著,這股焦糊味彌漫到了三樓。許多從二樓上去的顧客,更是不在意,這氣味,真難聞,居然從二樓傳到了三樓。他們想著,還是逛著店麵,尋找著自己今天要淘到的物件。

這時,隨著彌漫上來的濃煙,隱約還傳來一些呼叫:“起火了,快逃啊!”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以為這是調皮孩子惡作劇,開玩笑,大家依舊三五成群地說說笑笑。或一家三口相攜著,繼續挑選著要購賣的物件。大家聽著“起火”的呼聲,相視一笑,甚至責怪誰又在沒事找事,大驚小怪,隻有傻瓜,笨蛋,才會對這樣低劣的惡作劇信以為真呢。

當一樓開始並不是很凶猛的火,越燒越旺,遠非人力所控製時,濃煙也在大樓上空越聚越濃厚,人們這才緊張起來,這才意識到要跑去看個究竟時,逃生出口卻已被濃煙封鎖,驚悚恐懼的慘叫、哭叫聲,響徹樓宇。

80餘條生命,葬身於這場大火之中,令人捶胸頓足,扼腕歎息。市百貨大樓的火災,給人最慘痛的教訓是:如果人們保持清醒,

識別火災即將來臨時就聞到塑料、海綿燒焦所散發出來的糊味的先兆,此時就能從安全出口快速逃生;或是看見濃煙升起時的火災先兆,此時逃生也易獲得成功;如果麻痹的思想使人們忽略了前兩次火災的先兆,那麼當第三次有人喊“起火了”的先兆傳來時,就應該應引起特別的警覺,畢竟是無風不起浪,誰願意在青天白日開這樣的玩笑?更何況焦糊味、濃煙的前兩次先兆,可互相印證這種起火的明兆,此時若受到重視,及時逃生,未時也還不是太晚。

每次災難的來臨,隻要我們用心捕捉,都可以追蹤到災難來臨之前的先兆,我們隻有先發現事故先兆,才能及時將事故加以預防和控製。比喻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泡沫、海綿等人工製品,在引起很小的火點最初,燃燒物發出的味道也能傳到很遠的地方,隻要覺察到這種先兆,就可以及時阻止火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