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資金過剩或不足
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儲備資金越多越好,他們將大量的現金鎖進保險櫃用於救急。其實,“守財奴”式的財務管理方式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
還有一些企業則正好相反,他們如“月光族”一般經常把流動資金花得一幹二淨,購置大量的不動產以及原材料。這樣的企業經常會陷入財務困境,因為他們無法為營銷及其他商務活動買單。另外,部分企業從銀行申請短期貸款,卻大膽地用在長期投資上,一旦投資失敗就會出現還貸危機。
案例
隆源辦公家具廠是蘇州一家中型家具生產企業,該企業自成立以來發展勢頭一直不錯,銷售量持續攀升。盡管其財務管理工作向來都不被重視,但好在企業一直處於贏利狀態,短時間內企業主並沒有察覺到會出現重大問題。
後來,隆源家具廠的劉經理做出多元化發展的決策,目標選定為當地一家麵臨破產的飼料加工廠。這家工廠前幾年經營利潤相當高,市場前景看好。劉經理當即決定,把公司的流動資金全部拿出來收購這家飼料廠。但他並沒有留意到,此時隆源的財務危機已經悄悄降臨了。
由於對新行業缺乏充分的了解,財務管理的能力相對較差又不懂營銷,再加上渠道資源嚴重匱乏,新企業接手後不久就持續虧損。這時候,隆源缺乏必要的流動資金,讓劉經理舉步維艱。
點評
任何企業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暴發戶”,對財務管理工作可謂一竅不通,他們當中有的是從來不看財務報表,有的雖然經常看,但從來都沒看明白過。這些企業中的財務管理人員,平日裏如走馬觀花一般對自己的工作毫不重視,這都是企業主慣出來的壞毛病,因為作為企業的創立者本身就不重視財務管理。
節省一元錢,就淨賺了一元錢
台塑集團的員工們,一直被集團創立者王永慶灌輸著一條節約意識:
“節省一元錢等於淨賺一元錢”。他的這句話,後來被國內外管理者命名為“王永慶法則”。
創造財富一直都是企業經營者們矢誌不渝的目標,殊不知,勤儉節約也是理財的一部分,人們甚至會把節約理解成“小家子氣”。他們太過於追求財富的創造,而忽略了節儉的重要性。其實,對財富的運用和創造,往往是建立在節約的基礎上的。
大量財富的積累是通過兩種途徑形成的,一種是創造,另一種就是節省。勤儉節約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人民的傳統美德,即便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企業老板,也通常把節省作為自律的一項要求。作為企業經營者,節省是不應該有時間和地點之分的,應該從細節做起,隨時隨地節省每一分不應該花的錢。要知道,一個人不節省就不可能致富,一個企業不節省,也將無益於發展。
案例
沃爾瑪那麼大的百貨公司非常“吝嗇”,甚至不願多浪費一張紙。記者來采訪,缺打印紙找秘書要時,經常聽到這樣的回答:“地上廢紙箱裏有,挑幾張出來反過來用就行了。”如果記者一再要求用新的打印紙,對方肯定會這麼說:“我們這裏從來沒有專門用來打印的紙,用的都是領導用過的廢紙的背麵。”另外,據報道,在召開2001年沃爾瑪中國年會的時候,招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的地方隻不過是幾家有洗澡間的小旅館。
沃爾瑪贏在儉省上。日本馳名國內外的豐田汽車公司,也同樣提倡這種精神。著名的“三河商法”就啟用於豐田公司,規定中的重要一條就是“吝嗇”。豐田公司的老總豐田喜一郎堅決地反對鋪張浪費的現象,他說過:企業經營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要避免浪費。在豐田公司剛開始起步,喜一郎就一再強調:“錢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們要用一流的精神,製造出一流的機器,生產出一流的汽車。要徹底杜絕各種浪費。”“吝嗇”的精神得到了完美地貫徹,這讓豐田汽車公司取得了事業上的巨大成功,成為世界汽車行業首屈一指的大企業之一。
點評
很多企業都在提倡“吝嗇”的精神,並且認為適當的儉省可以創造和積累財富,但他們隻是當作一個口號,並沒有像沃爾瑪、豐田那樣自始至終地貫徹下去,也沒有讓儉省節約成為公司的一種經營理念。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可以一連串地隨口道出很多條理念,每一條都可以當作真理來對待。但是卻沒有多少企業能像豐田和沃爾瑪這樣,借用家庭式的節儉之道創造常人難以超越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