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富在於會打理(1)(3 / 3)

人平常的生活如此,無論是企業或國家都不應該做無意義的負債。

中國經濟經曆了近 20年的高速增長。如今,增長正在放緩,經濟正在退潮。如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一度警告的,這副場景可能不會賞心悅目——你想不到原來有那麼多企業一直在經濟的大潮中裸泳。

中國的政府和家庭一直是審慎理財的典範。他們存得多,也不怎麼借錢。而中國的企業就不一樣了。中國企業的負債水平已達到曆史高位。

根據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 's),截至 2013年年底,中國私人部門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131%。盡管遠低於美國和英國(兩國的這個數字約為200%),但對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高了。發展中國家的正常水平約為50%。

更令人憂心的是債務增長的速度——這是出現財務問題的重要征兆。中國私人部門的信貸占 GDP比率三年來增加了約1/4,標準普爾認為,這意味著“信貸風險高企”。

負債並不可怕,但負債的時候應該多考慮還債,因為還不起債更為可怕。沒有意義的負債還是慎重為妙,莫把富翁的夢想變為負翁。事實上,不論是信用卡的循環信用、預借現金,還是現金卡的小額信貸,都是負債模式的另一種形式。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負債在個人或家庭理財中的重要性並不輸於任何積極性的投資。

“花明天的錢,做今天的事”是當今有職業、有穩定經濟來源人群的流行活法。貸款買房、買車將現代人張揚而新銳的消費理念體現得纖毫畢露。同樣令人擔憂的是,現代的年輕人多是“月光族”,這個月發的工資,還沒到半個月就花光了,隻好透支信用卡,結果下個月的工資一到賬就沒了一半,於是陷入惡性循環中。財富的積累還有一個量的過程。如果你的財富一直是負向增長的話,那最終你隻會債台高築。

聰明消費及做好財務管理,是個人和企業都要注意的非常重要的理財課題。因為消費應該是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讓自己背負債務,甚至花費掉自己的養老錢,那真是得不償失!

克製住那些無意義的浪費

“浪費”這個詞似乎離李嘉誠很遙遠,他從不在那些無意義的東西上花一分錢,他的錢都是用在刀刃上。他說:“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雙有五雙是舊的。皮鞋壞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就是這種從不鋪張浪費的優秀品質,使他在工作上也會這樣要求自己和周圍的人,克製住那些毫無必要的浪費。而有些人本身就囊中羞澀,還總是想著胡吃海喝,一擲千金買名牌衣服、奢侈手表,殊不知那些不過是滿足他自己的虛榮,其實根本毫無意義,打腫臉充胖子隻會使你在金錢上越來越虧空。

一天,在取汽車鑰匙時,李嘉誠不慎丟落一枚 2元硬幣,硬幣滾到了車子底下。當時他估計若汽車開啟,硬幣便會掉到坑渠裏。李嘉誠及時蹲下身欲拾取。此時旁邊一名印度籍值班員見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誠收回該硬幣後,竟給他 100元酬謝。李嘉誠對此的解釋是:“若我不拾這枚 2元硬幣,讓它滾到坑渠,這枚 2元硬幣便會在世上消失。而 100元給了值班員,值班員便可將之用去。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無獨有偶,在澳大利亞開奧運會時,媒體大亨默多克前去現場觀看。在觀看比賽現場時,默多克發現座位底下散落著一枚硬幣,他站起來,然後俯下身去將那枚硬幣拾起,他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擁有億萬資產的默多克竟為一枚硬幣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