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有錢大家賺,懂得與人合作(1)(3 / 3)

20世紀 80年代,九龍倉股票發展勢頭甚好,香港大富豪包玉剛看到後,就在利益的驅使下,打算吃掉這塊“肥肉”。而另一方麵,李嘉誠已經動手了,先包玉剛一步奪得了九龍倉 2000萬股的股票。

不久,九龍倉的股價暴漲,由原來的 10多元港幣漲到 40元港幣。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李嘉誠竟主動把這些股票以每股 36元港幣的價格轉讓給包玉剛。下屬、朋友都不理解李嘉誠的做法,把到嘴邊的肥肉送人,確實有點不明智。不過,李嘉誠有自己的打算,他說:“做生意是為了賺大錢,但隻要有門道就可以賺到,而友誼卻很難用金錢來購買啊!”

後來,李嘉誠與包玉剛成了好朋友。

正是李嘉誠這種豁達的胸襟和卓越的經商智慧,使得他在利益為重的商界遍地是朋友,真正達到了“有錢大家賺”的境界。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但商場有時更需要聯手才能把彼此的生意做得更興旺。把對手變成朋友,不戰而屈人之兵,大家會對你心悅誠服,願意與你共同發展。年輕人容易年輕氣盛,好勝心強,總是想超越對手,最好是達到壟斷。其實,這種過於強烈的競爭意識而非合作精神,不但會使我們各處樹敵,也會使我們不能發現自身的缺點導致進步緩慢。大家共同合作,將市場份額最大化,或許才是最好的壟斷方式。

在廣州,有位家庭主婦在自己小區裏開了一家兒童玩具店。由於經營得當,店裏效益非常好。後來,她家旁邊又出現了兩家玩具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這時,她的朋友勸她采取行動,把另兩家擠垮。但她不但沒有排擠競爭對手,反而與另兩家一起策劃經營活動,甚至主動分出部分業務給對手。令人驚奇的是,不但原本效益不太好的另兩家玩具店起死回生,而且她自己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嗎?其實,她也曾一心想把對手打敗,也曾嚐試過,但她發現,盡管自己的玩具店在規模和實力上都占絕對優勢,但其他兩家也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而這些正是自己的缺點,而且想學也學不來。於是,她仔細思考一番,決定找另兩家店主共商大計:三家都相互退讓,根據自己的優勢重新定位市場,將自己的短處弱化或刪除,甚至可以專門由另一家去做,這樣大家公平競爭,實現共贏。

很顯然,很多時候,雙方對立對誰都沒好處,把對手變成朋友才能更好地實現雙贏。

把對手當成朋友需要胸懷大度,這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由於兩者利益往往對立,存在著很多競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很多人心目中寬容、忍讓、大度等優美詞語都不適用於對手。殊不知,任何事物既有對立的一麵又有統一的一麵,二者還可以互相轉化。對手之間確實矛盾重重,但生活在這個社會關係的網絡裏,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相互聯係。我們更要看到生活中的相互聯係,多想想利益共通的地方,努力使雙方利益達到相對平衡,實現共贏,這樣對手就可以變成朋友。把對手當成朋友也需要真誠,更需要勇於割舍的膽量,也許最初的時候,這種割舍是一種失,但如果雙方互利共贏下來,絕對是一種得,一種大大的

得。

主動打出以利人為先的牌

李嘉誠說:“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讓生意來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結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李嘉誠坦言,生意是靠朋友做出來的,如果隻考慮自己的口袋,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這樣的生意是做不長久的,他自己也絕不會做這樣的事。這個經商理念是李嘉誠的經商底線,做生意就應該利益均沾,而且首先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隻有這樣才能有長久的合作關係;相反,如果隻顧自己的利益,那樣的生意就是一錘子買賣,生意的道路將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