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有錢大家賺,懂得與人合作(1)(2 / 3)

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對手

和氣生財,同行之間不應該惡鬥,應該在合作中賺錢。即便與對手發生過激烈競爭,在必要的時候也應該放下身段,握手言和。這是經商的大智慧。

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所謂“不打不相識”,與競爭對手合作,也能賺到大錢。做生意就要求利,而不是動幹戈,爭意氣。為了利潤,靈活應變,具備求和的心態,是商人的基本素養。

李嘉誠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互相合作,共同發展,這樣才能把蛋糕做得格外大,獲得更多利潤。在競爭麵前,李嘉誠堅持一律平等,“有錢大家賺”,他的賺錢手法十分公道,讓人折服。李嘉誠一貫善待他人,並把它作為自己的處世原則,即使麵對競爭對手也是如此。

早年,李嘉誠幫助包玉剛購得九龍倉,又從置地購得港燈,還率領華商一起“圍攻”置地。但是,李嘉誠並沒有因此與紐璧堅、凱瑟克結為冤家,沒有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相反,每一次戰役後,大家都握手言和,並聯手發展地產項目,在商場上既競爭又合作。

成功的競爭哲學是“寧失利益,不失關係”。做生意很辛苦,奔波勞累的目的還是要讓自己的生意發展壯大,實力增強。要做好生意,要獲得財富,就要建立廣泛的社會關係。其中包括與你的對手交朋友。結一個冤家就相當於堵住了自己的一條退路和進路;如果包容了一個對手,就相當於多交了一個朋友。所以,以德報怨,化敵為友,才能使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

在競爭中要保持理智,不要仇恨。仇恨很難讓人失去勇氣,但能輕而易舉地讓人失去理智。失去勇氣則失去了人生的一半,失去理智則失去了人生的全部,因為沒有理智的仇恨必將演化成人生的災難。報複能給人帶來暫時的快感,但在商業競爭中,一名商人若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向別人報複的過程中,他隻能與成功失之交臂。

求利就會有競爭。作為一個生意人,你肯定會有生意場上的敵手,請試用一下這樣的競爭法則:如果不能說服或打敗你的敵手,就和他們合作。這是許多成功商人屢試不爽的競爭策略。

發生矛盾和誤解的時候,要有求和的心態。競爭求利,難免有矛盾和誤會。用寬容的姿態,為自己在眾人心目中留下胸懷寬廣和明智聰慧的印象,可以贏得更多的合作機會,也容易保持穩健的發展步伐。

非洲大陸上,每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整個草原上重現勃勃生機的時候,也同時充滿了死亡的陰影。獵豹們又開始尋覓它們最喜歡吃的食物——羚羊,而羚羊更是高度警惕,時時小心。

小獵豹問媽媽:“為什麼我們總要奔跑?”獵豹媽媽回答說:“孩子,我們一定要盯緊那些羚羊,它們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你必須學會和提高奔跑的能力,這樣你才可以比羚羊跑得更快,才可以捕獲羚羊,有了食物,你才不至於餓死。”

小羚羊也問媽媽:“為什麼我們總要奔跑?”羚羊媽媽回答說:“因為每天,甚至是每時每刻,我們的敵人——獵豹都在等待機會,我們隻有不斷地奔跑才能延續每天的生命,而且我們要跑得更快。因為獵豹跑輸一次,捕捉不到我們,對它們而言隻是少了一頓午餐,下次還有機會;而對我們而言,跑輸一次,就失去了生存的機會,少輸一次,就多一次生存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比獵豹跑得更快的原因啊!”

因為有敵人,所以羚羊必須跑得更快,因為有對手,所以我們必須不斷超越對手也超越自己。競爭就是一種博弈。“少輸一次,就多一次生存的機會”,這是對競爭最好的詮釋。沒有人會一直贏,羚羊和獵豹都一樣。但它們卻都在努力,每天,甚至是每時每刻都在努力,隻有努力比別人多,才可以在競爭中獲勝,才可以得到生存的機會。正是因為這些對手才使我們不斷拚搏,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改進自己,最終促使我們成功。說到底,我們更應該感謝我們的對手,是他們的不斷追趕讓我們不斷進步進而超越自我。

讓出利益給別人,把對手變成朋友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但這種觀念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已經過時了。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是為了賺大錢而來的,但是如果隻看到金錢,忽略了“交情”,終究會有吃虧的那一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同行的對手變成朋友,這樣既一起發財,又保持友情,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也更長久。李嘉誠這樣說道:“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 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 11%也可以,但是如果隻拿 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在做生意中既掙錢又講友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