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並不像李嘉誠預想的那樣順利。1989年初,香港政府初步選定經營第二電信網的候選人,其中包括實力強大的和黃、包玉剛的九龍倉和郭得勝的新鴻基地產合組的新財團。不幸的是,和黃集團在是否在港重點投資的問題上猶疑徘徊,結果,港府轉手把經營權給了九龍倉有限傳播公司。雖然李嘉誠的美好構想遭到重創,但並沒有退出競爭的舞台,而是針對當時的情況認真分析,於是他決定要繞路上山。亞洲衛星公司曾與中國航天部協議,於1990年 4月 7日發射“亞洲衛星一號”人造衛星。“亞洲衛星一號”共有 24個轉發器,原先計劃的用途是以電話服務為主,李嘉誠覺得自己並沒有徹底失敗,還有希望分得電視行業的一杯羹,於是大膽變換思路,把未盡其用的衛星改用在剛剛起步的電視計劃上。李氏家族與和黃各占一半股份,成立了衛星廣播有限公司,開創了衛星電視的新領域。
談到創立蘋果,喬布斯說:我們什麼也沒失去,而是得到了一切,就算我們失敗、我們跌倒,但我們仍然得到了一切,所獲得的經驗要比代價珍貴 10倍。我們當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怕失去自己的生活,失去對家庭的支持,但有時候,要創造偉大的東西,就意味著不懼失敗,如果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麼,哪怕一敗塗地也值得放手一搏。
珍妮特·李,曾蟬聯世界第一的韓裔美籍台球運動員。自1993年出道至今,她已贏得世界女子台球協會的 15個冠軍和世界錦標賽的冠軍。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在世界競技體育中獨領風騷的女性,從小就經曆了數不清的磨難:4歲得了腫瘤;11歲腿上生了膿腫;12歲得了脊柱收縮症;13歲時,醫生在她的背部安裝了一個金屬支架,兩根鋼條焊在一起,才讓她得以重新站起來;之後她又因頸部椎間盤突出、肩膀二頭肌肌腱炎等經曆了多次手術,每一次手術都如經曆了一次生死考驗。
她默默地在黑暗中尋找出路。18歲那一年,上帝終於開恩了——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台球。這個要強的女孩很快沉醉於這項運動中,每天的練球時間超過 10小時,且不停地看書,向老一輩職業選手求教。她迷戀台球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連續練球達 37個小時,直接躺著被送進了醫院。為了掌握最完美的架球杆手型,珍妮特每晚上床前都會用塑料膠帶把手按照標準姿勢固定下來,起床和洗澡也不例外。瘋狂的訓練使她的生命在那一刻轉了彎。三年之後,她加入美國女子職業撞球聯盟(WPBA),當年就進入了 WPBA前 10名。接下來,她贏得一項又一項比賽,捧回一座座獎杯,在 WPBA的排名急速飆升,很快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這真是一個奇跡,一個完全沒有台球基礎,甚至背部需要金屬支架支撐才能直立行走的人,僅用五年的時間,就迅速超越了很多健全人,在世界球壇一舉奪魁!很多人難以想象,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卻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地發生了。正是珍妮特·李那種頑強拚搏、隻要有一線希望也要追尋到底的韌勁,使她超越種種困難,戰勝自己。她對自己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十字架要背,上天如此安排,不是為了壓垮我,而是為了讓我在爬起來之後能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成功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但麵對少得可憐的希望時,我們是否堅定信心去放手一搏了呢?很多人都選擇了退縮,所以他們既沒有像李嘉誠那樣獲得財富上的富有,又沒有像珍妮特·李那樣鍛煉意誌的堅強,注定隻是個平庸的人。
隻要認準了機會,就大膽地邁出腳步
談及機會時,李嘉誠曾這樣語重心長地告誡年輕人:“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機會和時間進行抉擇,隻是本能地做了一個決定而已。如果凡事再三權衡,猶猶豫豫,舉棋不定,待到想好了去做的時候,早已時過境遷,機會已經沒有了。”所以隻要這個機會我們認定了,就勇敢地邁出那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如若蹉跎,隻會讓機會錯失。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我們都要做好,睜大眼睛望著一切接觸到的事物,並觀察思考得完全明白。這樣我們可以隨時抓住一切可能成為機會的機會,然後選取其中最為有利的,定會大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