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財富靠奮鬥,腳踏實地並仰望星空(2)(2 / 3)

王建安的成功和李嘉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王建安所做的事他本可以不去做,要知道,這些事一來消耗精力,二來可能為自己招來麻煩,所以大多數同事才會裝聾作啞。

但王建安偏不,他非但不裝聾作啞,還自己努力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而這番努力被他的領導看在了眼裏,那麼他受重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年輕的讀者們,當下一次你羨慕別人的成就時,當下一次你嫉妒別人能成為打工皇帝時,請你回頭想一想,別人在為工作而努力的時候,你是不是選擇了應付。如果是的話,那麼以你應付工作的態度,成功對你的態度也是應付,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成功經不起太多的半途而廢

在談到創業時,李嘉誠說過這樣一句話:“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在李嘉誠看來,堅持是事業的源泉,而堅持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李嘉誠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李嘉誠的一生中,他唯一半途而廢的事情就是學業,他曾因為家庭貧困不得不輟學養家。然而即便如此,李嘉誠也沒有忘記對知識的獲取,他雖然廢止了學業,卻通過自學補上了知識。

做事不要半途而廢,這是李嘉誠給我們的啟示,那麼,為什麼我們要遵循這一啟示呢?道理很簡單。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幾乎都沒有一蹴而就的,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坎坷,麵對這些挫折和坎坷時,我們會沮喪,會失望,會選擇放棄。

當我們真的放棄時,這些機會背後的成功也就離我們遠去了,而當我們養成在挫折麵前半途而廢的習慣之後,我們便徹底與成功無緣了。

因此,在挫折麵前我們需要堅持,當我們被挫折所擊倒,覺得自己總是不夠成功時,在心裏為自己打打氣,告訴自己遭遇失敗不過是因為我們正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隻要再堅持堅持,成功總會達到的。

譬如我們想要挖一口井,水層在地下 20米,這樣我們挖不出水的前 19米就都是失敗,但如果沒有之前麵對 19次失敗的堅持,我們又怎能獲得第 20次的成功呢?成功來自於堅持,堅持有時是要拚過別人,而更多的時候,是要拚過自己,要消除自己內心放棄的念頭。

在今天,說起大名鼎鼎的日本本田公司,相信沒有讀者會沒有聽說過,然而說起其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的創業故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1906年 11月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兵庫縣的一個貧困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蹩腳的鐵匠,因此他們家裏的生活狀況就可想而知了。在本田宗一郎的九個兄弟姐妹中,有五個因為營養不良而夭折了,如此高的死亡概率,本田宗一郎還能幸存下來,可以說是十分幸運的。

雖然家境貧困,但本田卻很聰明,再加上從小就為鐵匠父親打下手,這讓他養成了極強的動手能力,並一直對機械構造很有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本田宗一郎看到了一輛汽車,為此他興奮不已。日後在他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說道:“忘掉了一切,我跟在車後跑……我很激動……我認為正是那時,雖然我僅是個孩子,總有一天我將自己製造汽車的夢想實現了。”

懷揣著這樣的夢想,他投身機車製造行業。然而要知道,戰後的日本製造業是十分擁擠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本田宗一郎連續遇到了可能對其造成致命打擊的困難,同行的擠兌、銷售的萎縮、研發的失敗等,每一次的失敗都給本田宗一郎的心靈造成很大的衝擊。很多時候他都感到難以堅持,幾次想過要放棄。

然而,夢想的力量終究是強大的,為了不辜負對自己的承諾,本田宗一郎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在一步步的堅持下他慢慢走出了不景氣的泥潭,本田公司開始漸漸成長為日本數一數二的機車製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