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江右商幫
始於唐朝,鼎盛於明清,衰落於清末
主營:食鹽、糧食、瓷器、茶葉、藥材、水產等業
壟斷經營不避艱險重名輕利物聚則散
清朝鹽業大亨李宜民
李宜民,江西撫州臨川人,是清朝江西商幫中號稱鹽業大享的大鹽商。
李宜民年幼就父母雙亡,生活貧困,被舅父收養,舅父習儒,喜愛讀書,所以李宜民年齡不大時,由於書讀得多,故而滿腹經綸、才藝過人。
李宜民雖然書讀得多,學問也不小,但他並不想“學而優則仕”。他雖然也想過要通過追求仕途做官來光宗耀祖,但因家境窮,沒有經濟能力來苦讀十年寒窗,因此,他決定棄仕從商,要去做生意,以便養家糊口。
雍正年間,他才十五六歲,就與同鄉結伴來到漢口謀求商路,但出師不利,讀書人不太會做生意,一年下來,本錢虧光,但又不敢也沒有路費再回江西,逼迫之下,隻有流落在外。經幾年周折,來到了廣西桂林,做生意沒有了本錢,怎麼辦?難得自己多讀了幾年書,所以尋得個教書差事。又幾年下來,他不僅能靠教書度日,而且還積蓄了一些小錢,於是他又萌生了經商之念,他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做個窮教書匠,還想展現他經商的抱負。做什麼生意呢?他看好廣西桂林太平土司所管轄的少數民族地區,缺少商品交易,商人也少,然而這不正好給自己提供了一個長途販運貿易的好機會嗎?於是他選擇了販鹽這個行當,因為販鹽利厚,如果運氣好,有可能發大財。拿定了主意後,他就將自己的全部積蓄投到鹽產地去買了私鹽,然後販運到太平土司轄區來賣,果然大獲成功,沒有多久,他就成了當地著名的大鹽商了。
雍正十年,清政府在兩廣實行了鹽法改革,將食鹽私賣上收為官賣,並在各地設立鹽業專賣機構。這一下,他的販鹽生意難做了,怎麼辦?必須取得官鹽的經營權。由於實行官營後,鹽業就由競爭性經營變成了壟斷性經營,而壟斷經營利潤當然也被壟斷,所以鹽業經營便成了一個暴利行業。
李宜民成為大鹽商後,有了不小的名氣,而且他是讀書人出身,平時待人接物、人情世故,一貫老練機敏,在商界、政界和社會上人緣好,深受當地官員和百姓的好評,於是當地官員便選擇了李宜民為鹽業專賣機構的代理商,全權委托他協助官方辦理鹽運經營,並將桂林、柳川、潯州、太平、鎮安等諸府的官鹽運銷業務都交由他主持。於是,李宜民便一躍而成為一位官商,成了一位紅頂商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朝廷又取消了食鹽專賣的規定,開始在社會上招商運銷。此時,桂林、柳州等地的鹽商都對朝廷的政策心存疑慮,因而不敢應招。李宜民由於本來就是官商,對鹽業政策和商務都非常熟悉,為人又好,於是大家都推舉他來領頭籌劃安排。李宜民不負眾望,他每年都要調撥百餘艘大船從事鹽運,因而確保廣西各府食鹽供應充足,鹽務日益繁榮,最後,他自己也成了鹽商大賈。
李宜民,由於貧窮出身,為人厚道,因此,他有了錢後,仍然保持儉樸,他把一生積蓄都用來濟貧從善,在他晚年去世前,已將家財散盡,然後,他心安理得地說:“物聚必散,天道然也。”
參考文獻
[1]潘小平.徽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2]廖曉東,萬劍聲.千年商道———中國十大商幫經營大法則[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5.
[3]平燕曦.蘇州商賈[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
[4]康貽祥.讀史巧經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5]李佳東.天下無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
[6]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1卷,2卷,3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7]黟縣縣誌編纂委員會.黟縣誌[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8]黟縣縣委宣傳部.古黟[M].合肥:黃山書社,1986.
[9]司馬遷原著.白話史記[M].陳煥良,楊燕起譯.長沙:嶽麓書社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