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社會保險(3)(3 / 3)

2.內容。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低水平,廣覆蓋”,即根據財政和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承受能力確定基本的醫療保障水平,並最大限度實現廣覆蓋。具體內容包括:用人單位以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數,按規定的繳費率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其中一部分記入個人醫療賬戶,主要用於個人門診;另一部分建立社會統籌醫療基金,主要用於住院。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的2%,全部記入個人醫療賬戶;用人單位繳費率控製在工資總額的6%左右。記入個人醫療賬戶和社會統籌醫療基金的比例由各地根據二者的支付範圍規定,一般為1∶2左右。社會統籌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額約為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由個人醫療賬戶支付或個人自付。社會統籌醫療起付線與封頂線之間的醫療費用,個人也要負擔一定的比例。封頂線以上的醫療支出通過商業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和社會救濟解決。有條件的企業和職工可以自願參加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政府要為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退休人員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各地還將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醫療救助製度,幫助生活困難的職工解決基本醫療保障問題。社會統籌醫療基金和個人醫療賬戶的具體管理辦法和社會統籌醫療基金的起付標準、最高支付限額等,均由各地人民政府規定。

我國社會保障製度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一、我國社會保障製度改革的必要性

社會保障,通常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以及個人儲蓄性保險等項目。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主體部分,是由國家立法強製實施的,我國目前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及生育保險等五項。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已建立起社會保障製度,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家對其進行局部調整和整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社會保障製度存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而且越來越突出,亟需進行改革。

(一)社會保障製度改革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老年人的數量居世界第一位。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提供的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個百分點。按照國際上人口老齡化的標準,我國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的階段,而且老齡化進程加快。另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和預測,65歲以上老年人比重從7%升到14%所經曆的時間,法國為115年,瑞典為85年,美國為68年,英國為45年,日本為26年,而我國大約隻要27年。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壓力是全方位的。

1.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的壓力。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高水平情況下出現的,而且建立了較健全的養老保險體係。但是,我國是在經濟基礎較差的情況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200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不過800美元。據預測,2030年我國退休人員將達到高峰,如繼續堅持現收現付製,那時約2個在職職工就要負擔1個退休人員的生活。為渡過人口老齡化高峰,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起,開始探索從現收現付製向部分積累製過渡,並確定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製度模式。

同世界上其他轉製國家(如智利)一樣,從現收現付製向部分積累製過渡,無法回避隱性債務問題。對於這個隱性債務,社科院、世界銀行、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國務院體改辦有過各種測算或精算,但結果不盡相同。1999年,國務院體改辦曾在美國安泰保險公司的協助下,以南京為樣本進行精細測算,結果為:如果按照繳費率為20%,收益率為4%、6%、8%三個方案來計算,假定國有企業女職工退休年齡為50歲,男職工的退休年齡為60歲,按收益率為4%計算,隱性債務為87632億元,相當於我國目前一年的GDP。如果以收益率為6%來計算,隱性債務為47219億元;按收益率為8%來計算,隱性債務則為24299億元。目前我國銀行的利率隻有2%多一點,國庫券的利率也隻有3%多一點。

按照製度設計,企業平均繳費率在20%左右就可以渡過我國的人口高峰,而且到2050年還可以有6%的部分積累。但實際情況是,一些地區的繳費率高達29%,仍然入不敷出,不僅透支個人賬戶資金,甚至把過去積累的資金也用上還不夠。據勞動保障部門統計,1999年,全國有25個省、市、自治區出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挪用個人賬戶資金達到近1000億元。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個人賬戶的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