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工資分配受經濟發展製約,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是工資分配的物質保證。經濟發展的規模和水平,決定了用於工資分配這塊“蛋糕”的大小。隻有通過經濟發展,把“蛋糕”做大,才能切出更大的份額用來進行工資分配。其次,經濟發展的形勢和增長的速度,對擴大就業、提高工資收入水平有直接的影響。當經濟擴張時,一般來說會促使勞動力需求增長、工資水平增加;而經濟衰退時,則會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工資水平降低。再次,生產率高低與工資水平緊密相聯。生產率高的,其工資水平普遍要高一些,反之則要低一些。
(二)建立我國公務員工資製度的基本原則
公務員工資製度作為整個公務員製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整個公務員製度相配套,並符合黨政機關工作特點,必須能夠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必須有利於進一步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提高行政效率,有利於公務員隊伍的優化、精幹和廉潔。基於此,我國公務員工資製度遵循以下原則:
1.按勞分配原則。根據按勞分配原則,社會成員應按照向社會提供的勞動質量和數量領取報酬。國家公務員的勞動雖然不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其勞動的經濟效益也難以直接衡量,但作為社會分工體係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資製度是否科學合理。根據國家機關的工作特點和實行公務員製度的要求,總結以往工資製度的經驗,我國公務員實行以職務和級別為主的職級工資製。
這一製度是在總結我國40多年來施行的職務等級工資製與以職務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製的經驗教訓並吸收國外公務員工資製的長處的基礎上確定的,其構成可分為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四個組成部分。其中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是職級工資構成的主體。基礎工資是按大體維持公務員本人基本生活費用而確定的,各職務人員均執行相同的基礎工資。它有利於保障公務員的基本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工齡工資是按公務員的工作年限確定工資標準,主要體現公務員的積累貢獻。除此之外,公務員的工資製度還包括地區津貼和崗位津貼。
2.正常增資原則。所謂“正常增資”,就是國家定期增加公務員的工資,即政府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按法律規定保證必要的經費用於增加公務員工資。盡管公務員主要從事腦力勞動,所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難以精確計量,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也應不斷提高;同時,隨著公務員工作年限的增加,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也應有所增加。一方麵要定期、全麵地調整公務員工資標準;一方麵要通過對公務員的考核,定期給公務員增加工資。實行正常增資原則,一方麵能夠使公務員的工資水平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相應提高,另一方麵,也能夠使職務相同而任職年限或工作年限不同的公務員之間,在工資報酬上拉開差距,激勵他們更好地盡職盡力。
3.平衡比較原則。國家機關與企業的工作性質不同,勞動特點不同,應實行不同的工資製度,但工資水平要有比較。國家確定公務員的工資水平時,應將企業職工的工資水平作為參照係以不斷調整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使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與國有企業職工的工資水平大體持平。這一原則意在使工資分配中的公平合理原則在各部門、各行業之間得以實現,並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之所以要以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水平作為參照係,並不斷進行平衡比較,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企業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其員工工資的形成、增長和調控基本反映市場機製的作用,能夠直接反映國民經濟和勞動生產率發展水平。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與企業同類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比較,是按勞分配平等原則的必然要求,並使公務員與企業員工之間大體保持同工同酬;同時,通過與企業工資的平衡,也就間接引進市場機製,使公務員的工資水平的提高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保持恰當的比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