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剛過百萬的道府,刊印八千份報紙,這樣的氣魄,顯然將範陽府再一次的引入世人的視線中,範陽府軍中、各司、農堡、作坊等等各處,均下發邸報。
在各州郡、州縣城中,劉峰下令設置免費的報刊亭,供行人免費閱讀,這才是大氣魄,大手段。
而隨著《範陽邸報》的出現,鄉民的生活方式、節奏都有了改變,他們似乎有了一個開眼看世界的窗口,也似乎有了一個了解外界的途徑,一時間《範陽邸報》可遠銷南北。
最先負責《範陽邸報》卻正是郭崇韜這個萬金油,哪裏都能用的到的人才,在劉峰的引導指點下,郭崇韜將《範陽邸報》辦理的風生水起。
在《範陽邸報》最初刊發上,劉峰本著不盈利的想法在運行,在刊印份數上,是劉峰堅持要保持八千份的數量,而三文錢卻近乎是本錢。
盡管活字印刷術在劉峰手上出生,但工藝卻還沒有後世那般先進,所以《範陽邸報》的成本還是高居不下。
但劉峰並不在意這些,他要的是在輿論上鉗製世人,他要影響的不僅是範陽府治下鄉民,而是整個大周,乃至正片大地上的鄉民,這才是他的目的,《範陽邸報》將會是他的喉舌,他將用《範陽邸報》,把自己和範陽府打造宣傳出一個光輝的形象。
故此,《範陽邸報》除卻官方邸報上的內容刊登,如皇帝的聖旨,一些官吏的任免升遷等。還有許多實時新聞,許多官方尚未公布的消息,而為了吸引各方人員,在雜聞上,還有各地一些商事及農事上的東西。
《範陽邸報》也並不排外,接受各界人士投稿,也接受商人投廣告,甚至文士的詩詞都可以刊登。
《範陽邸報》的規模卻是日漸擴大,在刊行三期後,便徹底的打開了市場,不僅是範陽府的文人士子、商人、佃農,都要訂購,而各地的行商,大商卻也紛紛訂購。
隨之,劉峰在龍城和轄地其他州郡城中,也建立了分館,為了徹底將《範陽邸報》辦起來,《範陽邸報》的記者,也新鮮出爐。
他們在各地采風、調查,將自己所感所悟,及走訪的事宜,在報紙上刊登出來,使的《範陽邸報》的生命力卻是愈發的強盛。
當然作為範陽府的喉舌,《範陽邸報》難免不為自家道府做些宣傳,卻也為大周諸多事宜,唱唱讚歌。
大周皇帝陛下,也看到了《範陽邸報》,也為劉峰的大膽和奇思妙想感到欣慰,在他看來,有劉峰這般妙人在,總會有新鮮的事物麵世,也見怪不怪了。
但魏仁浦機警的覺察到,《範陽邸報》或許並不簡單,隻是此時與荊楚馬殷還在糾纏中,他無暇他顧,若是讓他靜下心來仔細思索,或許能察覺出其中的不妥。
而劉峰在《範陽邸報》中也時刻報道關注著郭威的舉動,大周禁軍的勝利,大周軍威的強盛,都在報道之列。
當然也少不得劉峰自己的報道,對於劉峰視察北地三關,圖文配合的宣傳,及對整個範陽府農堡作物的宣傳。
總之一句話,宣傳劉峰所需要的聲音,而那些不友好,不合作的音調,都將被壓製在主要音調下,但這一切卻也建立在報道事實的基礎上。
鄧俊良、馮道、裴泰、郭崇韜等人在最開始確是沒有搞清楚劉峰要如何做,但隨著《範陽邸報》的火爆,他們愈發的覺著劉峰這一手段,著實了得。
而在範陽府也不僅是這幾個人,能看明白《範陽邸報》的影響,他們深感劉峰深謀遠慮的同時,也為劉峰捏了一把汗。
此時,劉峰是徹底的將輿論掌控在手中,隨著《範陽邸報》的真實報道愈發的多,而《範陽邸報》便會深入人心,一個深入人心的宣傳窗口,會給劉峰帶來多大的益處,這是無法衡量的。
僅僅月餘的時間,不過數期邸報,卻讓範陽府的形象在周邊軍鎮中宣揚了開來,在這夏日之際,便出現了鄉民遷移。
而劉峰在範陽府的威信再一步的提高,至於那些質疑劉峰在範陽府政策舉措的商賈抑或文士,卻沒有哪裏可以向世人宣揚自己的理論。
但馮道等人,也隱隱為劉峰此舉有些擔心,確是是讓劉峰逐漸掌控了宣傳的喉舌,但這也將是劉峰給自己搬來了一個雷,勢必將大周的目光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