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峰亦是強硬的表態,雖然讓他心中不喜,但也不去計較了,劉峰在明麵上還是很賣他麵子的,且範陽府的軍器,如今已是河東軍將最喜愛的家什。
大軍南歸,河東軍中亦是有一些怨言,但郭威心中卻正如柴榮所言,做了另一番的打算,北地鄉民彪悍,且轄地相交鄧、襄幾州而言,有些貧瘠。
決定南歸後,郭威並沒有拖延,斷然的下達了撤軍的命令,大軍正開拔之時,劉峰來拜訪!
郭威早已料到劉峰會來營中與他相見,寒暄之後,郭威直接道:“禁軍、河東軍都將南歸龍城,這北地還是要你駐守!”他的目光熠熠,直視著劉峰。
劉峰雖沒猜測出郭威為何南歸,但心中略一思忖,便知郭威的南歸,定然有其緣由,但他的臉色平靜,拱手一揖道:“但聽郭將軍安排!”
郭威走近前,語重心長道:“這幾日大軍在益津關外修整,給你軍中帶來些許不便,莫要計較,也不要多心,我大軍南歸後,這北地就交予你手了!”
劉峰一副誠懇受教的模樣,在躬身傾聽,郭威說了幾句後,便住言不語了,或許他也心知,有些事不言也明,不語也曉。
他最關心的還是河東軍南歸的問題,若是河東軍在南歸途中對範陽府有所動作,劉峰連哭的地方都無沒有。
郭威終於在語重心長的一堆廢話後,緩聲說了一句,“相州、鄴都南北三百裏不得駐軍;王母八陘,各掌四陘,不得興建關隘;助我登上大典!”
前言不搭後語的一句話,讓原本愣神的劉峰一瞬間驚醒,他知道這是郭威開出的條件,腦袋急速的旋轉,其實這三個條件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多的苛刻之處,反而表示出了親近之意。
與其說是條件,倒不如說是,郭威在防患於未然,倘若劉峰有一日真有反意,這些便是能限製劉峰的關鍵。
相州、鄴都本就未駐軍,而王母八陘中的南麓四陘都在河東軍手中,即便郭威不提,劉峰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至於助郭威登上大典,那更是一個對劉峰來說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劉峰本就對劉氏舊主並無好感,再則郭威榮登大典,已然是勢在必行了,這也是他無法阻止的事情。
心下一思忖,便長長的一揖,正聲道:“末將多謝將軍厚愛!多謝將軍看重!某劉氏一族,願為將軍守得北地安寧百年!”
……
回到益津關之中,劉峰心中感慨萬千,他雖在郭威帳中快要感動的涕泗橫流,但回到城中,便冷靜了下來,郭威此番南歸定然是有其他的緣由,且郭威已經把他與範陽軍當成北地重大的軍鎮。
這一切還有許多未理清的因素存在,劉峰沉思了一路,回到了自家的議事廳中。
曾譽、郭崇韜、烏澤、曾榮等人都聚在議事廳中,等著劉峰歸來,對於河東軍、禁軍突然開拔,他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且今日兩軍在城內外還隱隱較量了一番!
但有些事劉峰自己都還沒搞明白,自然是沒法和他們解釋,所以直接道:“河東軍南歸了!以後狼騎再度南下,怕是不會再有河東軍助陣了!”
廳中的數人聞言,都傻了眼,雖然最近幾日,兩軍稍稍鬧的有些不快,但也曾並肩做戰,怎麼到了今日有些水火不合的感覺。
今日城外戰鼓聲擂擂,讓他們差點誤以為,兩軍要來上一戰,但幸好什麼都沒發生。當得知自家將軍去了河東軍營中,便集起大軍,倘若不妥,便大軍齊出與河東軍拚個死活。
但他們卻看到自家將軍完好無損的回到城中,而河東軍卻也要南歸了,難道是自家將軍依靠三寸不亂之舌,說退了三十萬大軍?
廳內的諸將,如此揣度著,但劉峰接下來的話,又讓他們為之一愣!
“速速派出哨探,定要探得河東軍南歸的真正原因!”劉峰一臉沉重之色,他越是思慮,越覺不妥,郭威既然放棄攻打大同城的機會,聚兵益津關,定然是要範陽府低頭,要他劉峰臣服的,但就此不作為的撤退,似乎有太多耐人尋味之處。
廳內眾人,到底還是郭崇韜反應機敏,頓時反應道:“將軍是以為,朝堂之上,有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