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津關上,劉峰愁容滿麵地看著遠處連綿不絕的禁軍、河東軍大營,這是郭威駐軍與益津關外的第十日,連成片的軍營,卻要比狼騎的營帳壯觀了許多,也具有的更大的威懾力,雖然種種跡象表明,郭威沒有打算攻城,但這種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的事,實乃有些不痛快。
雖然這幾日的接觸,劉峰略微能猜測出一些郭威的想法,此刻河東軍亦是退不得,但卻也不願進,就此撤退,會給北地鄉民、麾下將士一個錯誤的認知,範陽軍才是這北地的守護神。
但向大同城抑或範陽郡城進攻,卻有些得不償失,郭威正因為有此擔憂,才不願劉峰獨美北地鄉民於前,所以在酒宴之上,話鋒之中稍稍的表露了自己的意思。
萬事都有意外,郭威此時雖並無北上之意,也並無攻關之意,但恰恰如此,劉峰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河東軍攻城器械俱全,大不同狼騎,攻城陷地的本領甩了狼騎幾條大街。
益津關雖然雄偉,但在三十萬河東軍、禁軍的強攻下,怕是堅持不住太久,更何況城關之中還有數萬河東軍,或許隻要郭威有這般意思,劉峰辛辛苦苦建立的益津關便會易主。
城關外,號角聲連綿不斷,這對於城關內的軍士,再熟悉不過了,正是每日出操演練的號角聲,或許因為劉峰的範陽軍在那日的戰場上,表現的過於搶眼,郭允民建議郭威在益津關下來一場操演。
戰鼓聲擂擂,號角聲聯營,口令聲響徹整個益津關,洋洋灑灑的三十萬大軍,就這般全鋪開在益津關城下,浩浩蕩蕩,有一股氣吞萬裏如虎的氣勢。
這或許是一個試探,但好在劉峰沉得住氣,不做任何表示,未往城關上增加一個軍士,一切如常,城關上值守的範陽軍士,雖然也為城下的河東軍士側目膽驚,但還沒到了兩股顫顫的地步。
城關下河東軍、禁軍二軍,在做戰陣演練,而城關內的校場中,劉峰的野戰虎衛軍也在做著操演。這是一個氣勢上的壓製,劉峰雖是不願與郭威正麵做對,但在此時,卻軟弱不得半分,他就是要郭威從心中慎重對待範陽府。
益津關內的戰鼓聲與關外的戰鼓聲連成一片,倘若有不知情者,定會認為,河東軍在大舉攻城了。
河東軍不是不能攻下益津關,但北地初穩,郭威初定朝堂,卻還未登大典,雖是打退狼騎,但狼騎軍力未逝,總還有一日複臨益津關,郭威需要劉峰這樣的鎮邊大將,更需要劉峰這般強勢的人物,穩住北地局勢,好讓他迅速掌控朝堂。
就在劉峰於城牆之上,仔細的觀摩河東軍演之時,河東軍突然慢慢的變陣,大營中的輜重營也在開始整裝收營,一副拔營出行之狀。
劉峰不由的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不管河東軍是北上攻擊契丹,抑或是南回龍城,總算是不呆在城關下了!
“來人!備馬!”劉峰朗聲道,聲音之中有一絲放鬆。
“將軍!”紮雄在城關下,已備好馬匹等待。
河東軍駐紮了十日,除卻前幾日犒賞慶功還是歡聲笑語一片,但到了後幾日,劉峰便過的不怎麼好,藏在河東軍中的內衛傳來的消息,讓劉峰不得不提著心,每日軍議時,都有河東軍將在向郭威建議,奪回北地七郡的掌控權,甚至將劉峰直接圈禁起來。
但好在有柴榮幫忙勸說,且郭威內心中,並不願將北地七郡接過來,北地七郡在劉峰的治理下已是蒸蒸日上,且劉峰每三月都要押解一定的稅收給朝堂,表明了一定的態度,他是臣服朝堂的。
……
河東軍大營中,除卻第一日慶功宴時,郭威進入了益津關中,之後的數日,郭威都是呆在自家的大營中。
麾下軍將,近日內也紛紛諫言,各種都有,有勸郭威下狠心將劉峰收為己有的,也有諫言與劉峰繼續修好,讓劉峰為自家駐守著北地邊關。
當然後者是少數的,但讓郭威聽入耳的還是柴榮的諫言,柴榮如此諫道,“劉峰的範陽府經此一戰後,戰力疲憊,軍士、物質損失頗重,沒有數年甚至是十年的修生養息,是難以恢複實力的!”
郭威萬全可以將劉峰擱置不理,先行將朝堂徹底的掌控在手中,待有朝一日登上大典,劉峰或許是其麾下一員大將。
數日的軍議後,郭威終於下定了決心,南回龍城,暫不針對劉峰,而臨走的軍陣演練,卻是郭威使得一個小手段,要教劉峰及範陽軍知曉,天下的雄軍仍然是不屬於範陽軍的,而是河東軍。